[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测距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3011.0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贾怀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怀昌 |
主分类号: | G02B23/00 | 分类号: | G02B23/00;G01S7/481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古冠开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区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测距 望远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测距望远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望远镜,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望远系统以及测距系统,该望远系统包括目镜、物镜以及设于目镜与物镜之间的棱镜组,测距系统包括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处理单元以及显示单元。但其存在如下缺陷:1、红外测距系统的整体布局不合理,结构复杂。2、红外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红外光需经由棱镜组多次反射再经物镜后最终才能向外发出,存在信号衰减。3、显示单元通常位于棱镜组与目镜之间,当显示单元上有灰尘需清洁时,必须拆开壳体才能实现,存在不易清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测距望远镜,其红外测距系统的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简单。
一种红外测距望远镜,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望远系统以及红外测距系统,望远系统包括目镜、物镜以及设于目镜与物镜之间的棱镜组,测距系统包括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处理单元以及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模块设于物镜的下方,所述物镜与棱镜组之间设有一反射透镜,所述红外接收模块设于该反射透镜下方,所述显示单元位于棱镜组下方,红外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线直接射向望远目标,望远目标反射回的红外线先穿过物镜再经反射镜透反射后由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同时红外接收模块将接收的红外信号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对该红外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望远目标的物距数据发送至显示单元,显示单元显示的物距数据经棱镜组反射后成像显示于目镜的前方。
所述壳体上于显示单元与棱镜组之间设有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位于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可调节投影镜镜筒、以及设于可调节投影镜镜筒内的投影镜。
所述壳体于显示单元与第一反射镜之间开设有一镂空框架,显示单元安装于镂空框架的一内侧面,第一反射镜安装于镂空框架上与显示单元相对的另一内侧面上且其位于显示单元的上方。
所述棱镜组包括屋脊棱镜、半五棱镜和楔镜,屋脊棱镜位于上方,半五棱镜位于中间,楔镜位于下方,屋脊棱镜和半五棱镜对应配合安装,半五棱镜和楔镜相互配合安装。
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物镜镜筒和目镜镜筒,物镜镜筒内设有所述物镜且其螺纹套接于壳体外,目镜镜筒内设有所述目镜且其螺纹套接于壳体内,所述目镜镜筒的外侧壁上凸设有调焦拨块,所述壳体右端设有与调焦拨块对应的调焦导引槽,调焦拨块自调焦导引槽内伸出。
所述壳体右端还套接有一视度调节圈,该视度调节圈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目镜镜筒外侧壁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旋转视度调节圈可带动目镜镜筒在调焦拨块及调焦导引槽的作用下前后移动。
所述壳体上于红外发射模块的前方套设有一发射镜筒,该发射镜筒内设有发射透镜组,发射透镜组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发射透镜及第二发射透镜。
所述壳体于反射透镜与红外发射模块之间开设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内螺纹套接有接收镜筒,接收镜筒内设有接收透镜以及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设于接收镜筒下方。
所述红外发射模块为可发出红外线的LED灯,LED灯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05nm。
所述显示单元为一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红外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线直接射向望远目标,望远目标反射回的红外线先穿过物镜再经反射镜透反射后由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测距系统的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简单。2、红外发射模块发出的红外线经发射透镜后直接射向望远目标,不存在信号衰减,且结构更简单,体积更紧凑短小。3、显示单元与第一反射镜之间开设有一镂空框架,当显示单元上落有灰尘时,可直接穿过镂空框架清洗显示单元,清洗方便。4、物镜镜筒螺纹套接于壳体上,可通过更换不同物距的物镜镜筒,从而观测不同远近程度的望远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光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接收光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LED显示屏数据的投影光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望远光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怀昌,未经贾怀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3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