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颗粒粉尘废气回收系统的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2988.0 | 申请日: | 201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邹希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希坚 |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 地址: | 3502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粉尘 废气 回收 系统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溶剂回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收系统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有机溶剂的用途以及用量越来越大,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是石油化工、制药、织布、印刷、喷漆、制鞋等行业排放的常见有害气体。此类有机物多数易燃、易爆,而且具有毒性,其中VOC对于臭氧层还具有破坏的作用。鉴于VOC的危险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颁布法令对VOC的排气进行管制,我国也明确要求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应回收利用,这就要求经济有效的脱除VOC,并加以回收再利用。
现有VOC回收装置的原理主要是:含颗粒废气由风机或者自身压力输送,经过过滤器,在吸附床一级至二级吸附得到达标气体后直接排放;蒸汽进入吸附床脱附。所述吸附床内设置有吸附筒,吸附筒内装置有活性碳纤维,这种装置具有吸脱速度快、处理量大、回收溶剂的纯度高,安全性高等特点。
如图1为现有的有机溶剂回收系统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一钢框架1’,设置于所述钢框架1’上的无纺布过滤袋2’,所述无纺布过滤袋2’的开口面向含颗粒废气的进气方向。含颗粒废气进入所述的无纺布过滤袋2’进行过滤。
现有的过滤器大都采用无纺布过滤袋,但是它有助力大、容易堵塞、使用寿命短、更换繁杂等缺点,并且在更换无纺布时过滤器的密封成为各客户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颗粒粉尘废气回收系统的过滤器,它能够克服过滤器易堵塞、使用寿命短、更换繁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含颗粒粉尘废气回收系统的过滤器,它包括一钢框架,它还包括一微孔复合材料制成的过滤袋、一收集槽,所述过滤袋的袋口连接于所述钢框架上,而且所述过滤袋的开口背向含颗粒废气的进气方向,所述收集槽连接于所述钢框架,并位于所述过滤袋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过滤袋采用微孔复合材料,因为微孔复合材料的厚度只是无纺织布的1/5,而且透气性好,克服了助力大、容易堵塞、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所述过滤袋的开口背向含颗粒废气的进气方向,当带有粉尘或者微粒物的含颗粒废气进入过滤器后,采用反向过滤,粉尘及其他颗粒物质由于气体的惯性落入位于过滤袋下方的收集槽,用户只要定期打开收集槽清理即可,克服了需要频繁更换无纺布过滤袋,并且在更换无纺布时,过滤器的密封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有机溶剂回收系统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颗粒粉尘废气回收系统的过滤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含颗粒粉尘废气回收系统的过滤器,它包括一钢框架1,它还包括一微孔复合材料制成的过滤袋2、一收集槽3,所述过滤袋2的袋口连接于所述钢框架1上,而且所述过滤袋2的开口背向含颗粒废气的进气方向,所述收集槽3连接于所述钢框架1,并位于所述过滤袋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过滤袋2采用微孔复合材料,厚度只是无纺织布的1/5,而且透气性好,克服了助力大、容易堵塞、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所述过滤袋2的开口背向含颗粒废气的进气方向,当带有粉尘或者微粒物的含颗粒废气进入过滤器后,采用反向过滤,粉尘及其他颗粒物质由于气体的重力落入位于过滤袋2下方的收集槽3,用户只要定期打开收集槽3清理即可,克服了需要频繁更换无纺布过滤袋,并且在更换无纺布时,过滤器的密封难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希坚,未经邹希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