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拥堵道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2654.3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7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啟珍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韩珺 |
地址: | 264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拥堵 道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拥堵道路,属于交通道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堵塞车辆时有发生,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现象极其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车辆行驶速度、节约行驶时间,安全可靠,减少拥堵现象的防拥堵道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防拥堵道路,它包括地面主干道、地面附干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主干道和地面附干道的交叉路口处设有十字结构立交桥,地面主干道和地面附干道的交叉路口转弯处设有右转弯通道,在地面主干道和地面附干道上靠近交叉路口处均设有转弯区。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十字结构立交桥上层凸起,下层凹陷。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道路右转弯通道与立交桥之间设有绿化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转弯区为内车道转弯区,该转弯区为弧形转弯道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内车道转弯区设置在地下,为与地面平滑连接的地下转弯隧道,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内车道转弯区设置在地上,为与地面平滑连接的地上转弯天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转弯区为外车道转弯区,该转弯区为转弯半径路段。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外车道转弯区设有可逆时针旋转90°~180°的转弯盘。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城市道路主要是由直道、十字路口、T子路口等组成的道路综合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交叉路口处设有十字结构立交桥,在直行道靠近交叉路口处设置转弯区、转盘区等,基本不增加占地,就全面实现了车辆无障碍通行的目的,通过对城市主干道改造,实现对是对传统交通道路的重大突破,将全面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无障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以右路行驶举例,左路行驶与右路行驶相反。
实施例1:防拥堵道路(参见图1),它包括地面主干道1、地面附干道2,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的交叉路口处设有十字结构立交桥3,十字结构立交桥3上层凸起,下层凹陷。道路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的交叉路口转弯处设有右转弯通道7,右转弯通道7与立交桥3之间设有绿化带6,在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上靠近交叉路口处均设有内车道转弯区4(左转弯),该转弯区4为弧形转弯道路。本实用新型的防拥堵道路为双层双向直行带右转弯结构道路,车辆只能直行和右转弯(以右侧行驶为例,左侧行驶相反),使附干道上车辆在交叉路口必须右转弯行驶到主干道。所有需要在十字路口左转弯的车辆,需要直行到左转弯区转弯。该弧形转弯道路4可设置在地下,为与地面平滑连接的地下转弯隧道,也可设置在地上,为与地面平滑连接的地上转弯天桥,左转弯车辆通过地下转弯隧道或地上转弯天桥进行左转弯,缓解左转弯对路面直行车辆影响。
实施例2:防拥堵道路(参见图2),它包括地面主干道1、地面附干道2,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的交叉路口处设有十字结构立交桥3,十字结构立交桥3上层凸起,下层凹陷。道路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的交叉路口转弯处设有右转弯通道7,右转弯通道7与立交桥3之间设有绿化带6,在地面主干道1和地面附干道2上靠近交叉路口处均设有外车道转弯区4(左转弯),该转弯区4为转弯半径路段。如果转弯区道路比较窄,可以适当在转弯区拓宽路面,满足车辆转弯需要。本实用新型的防拥堵道路为双层双向直行带右转弯结构道路,车辆只能直行和右转弯(以右侧行驶为例,左侧行驶相反),使附干道上车辆在交叉路口必须右转弯行驶到主干道。所有需要在十字路口左转弯的车辆,需要直行到左转弯区转弯。针对大型车辆,可以在外车道转弯区4设置转弯转向盘5,转弯转向盘5可逆时针旋转90°~180°,转弯盘直径要满足公交车整车转弯需要,以电力或压力做开关和动力,车辆登上转弯盘时,转弯盘逆时针旋转,车辆自动转到对面直行道,实现转弯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啟珍,未经王啟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音硅酸钙板
- 下一篇:低速磨煤机的钢球加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