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救援飞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2619.1 | 申请日: | 201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苏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一 |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救援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无线遥控的低空飞行救援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受困救援中,如水灾受困,火灾受困,山崖受困,高空救援中,救援人员常常因救援现场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物、危险环境或危险情况,以致于束手无策。救援人员因不能在短时间内动用大型救援设备去靠近被困人员而延误最佳救援时机,给救援的后续工作带来困难;而一些大型的救援设备,如直升飞机,由于其资源的稀缺,在众多的救援场合中难以配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造价低、操作灵活的多功能救援飞行器,利用其飞行功能实现跨越障碍,处理危险,抢救生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多功能救援飞行器,包括设遥控器、飞行器本体、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上的控制飞行器起落的升降装置,用于驱动升降装置的发动机,以及遥控接收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导流筒、设置于导流筒内的用于飞行器垂直升降的螺旋桨、以及设置在导流筒底部的导流格栅,所述导流格栅的各个格栅片分别与导流筒转动连接,格栅片的转动由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上的微型电机提供驱动力并由遥控器控制其转动;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悬挂绳索的悬钩。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有三组,在飞行器本体上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相邻两个升降装置中的格栅片呈60°夹角排列。
所述救援器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抓取物体并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由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上的微型电机提供驱动力并由遥控器控制其运动。
所述救援器还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设置在救援器本体上的视频摄像头和地面视频显示器,所述视频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地面视频显示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造价低,利用飞行器的飞行功能跨越障碍,处理危险,抢救生命;利用其携带功能投送轻便紧急物品,传递救助绳索等,利用其摄像功能来实时观察受困人员及周围环境状况;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牺牲飞行器,通过机械手的抓取及自锁功能来实施最终救助。
2、本实用新型通过飞行输送必要的医药饮食等,延长被困人、涉险人的耐受时间;其摄像装置给救援人员提供清楚而真实的环境情况,为救援决策、救援方法提供信息支持,从而提高综合救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图。
图中标号:1飞行器本体、2导流筒、3螺旋桨、4格栅片、5悬钩、6机械手、7视频摄像头、8落地支撑脚。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多功能救援飞行器,包括地面遥控器、带落地支撑脚8的飞行器本体1,飞行器本体上1分别设置控制飞行器起落的升降装置,用于驱动升降装置的发动机,以及遥控接收装置;其中,升降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导流筒2、设置于导流筒2内的用于垂直升降的螺旋桨3、以及设置在导流筒2底部的导流格栅,导流格栅的各个格栅片4分别与导流筒转动连接,格栅片的转动由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上1的微型电机提供驱动力并由地面遥控器控制其转动;在飞行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悬挂绳索的悬钩5。
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升降装置有三组,分别设置在飞行器本体的外边周围呈中心对称设置,相邻两个升降装置中的格栅片呈60°夹角排列。飞行器上的发动机、微型电机、遥控接收装置和以及电源等部件分别固定设置在飞行器本体1的中部位置。
本实施例的飞行器上还设置有机械手6和摄像装置,机械手6用于抓取物体并具有自锁功能,机械手6由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上的微型电机提供驱动力并由地面遥控器控制其运动;摄像装置包括设置在救援器本体上的视频摄像头7和地面视频显示器,视频摄像头7采集的视频信号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地面视频显示器。
具体实施中,飞行器的飞行是通过三个螺旋桨、三个格栅,以不同组合的螺旋桨转速、格栅角度来实现垂直升空以及空中前后左右的移动。飞行器由地面遥控器来控制整个飞行过程。
下面通过模拟环境举例说明本飞行器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一,未经苏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投包机的防堵装置
- 下一篇:具有脚踩发电功能的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