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气化炉双层套筒式旋转出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1501.7 | 申请日: | 201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顾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C10J3/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气化 双层 套筒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炭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用于秸秆气化炉内的双层套筒式旋转炭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炉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农村秸秆燃烧问题,生物质气化炉因成本低、普及面广、资源利用率高,而成为特别适合广大农村生活使用的新能源。生物质气化炉是在厌氧的情况下将气化室内生物质燃烧产生可燃气供给使用的,在气化炉使用时是要严格保证气化炉内氧气含量。如专利号为99247259.8公开的气化炉,该气化炉出灰由出灰口和快开出灰口实现,在气化炉不工作时,出灰口可正常出灰,但在气化炉燃烧工作时,如果打开出灰口排灰或打开快开出灰口快速出灰,出灰口和快开出灰口向气化炉内漏气,漏入气化炉内的氧气与气化炉内生物质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易导致气化炉气化燃气可燃性差,甚至不可燃,气化炉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气化炉出灰/出炭密封性能差,无法实现持续性出灰/出炭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气化炉双层套筒式旋转出炭装置,该装置既确保了秸秆气化炉出灰/出炭时的气密性,有利于提高产生的燃气可燃性,又能实现秸秆气化炉持续性出灰/出炭,对炉体内生物质燃烧无影响,使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气化炉双层套筒式旋转出炭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呈卧式设置于秸秆气化炉底部,外套筒上部和下部的外圆上分别设有对称的进炭口和出炭口,内套筒的外圆上设有收集口,内套筒无间隙滚动设置于外套筒内使收集口呈分别对应接通进炭口或出炭口状态。
所述收集口大小不小于进炭口或出炭口。
所述内套筒由驱动电机驱动在外套筒内无间隙滚动旋转。
秸秆气化炉出炭时,外套筒上部的进炭口与内套筒的收集口对应,秸秆炭直接由外套筒的进炭口、内套筒的收集口掉入内套筒筒内,驱动电机驱动内套筒旋转使内套筒的收集口对应外套筒的出炭口,内套筒筒体内的秸秆炭再次由内套筒的收集口、外套筒的出炭口掉出实现秸秆气化炉的出炭。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筒无间隙滚动套装于外套筒内,实现秸秆炭依次经过秸秆气化炉—外套筒进炭口——内套筒收集口—内套筒筒体—内套筒收集口—外套筒出炭口实现出炭,既确保了秸秆气化炉出灰/出炭时的气密性,有利于提高产生的燃气可燃性,又能实现秸秆气化炉持续性出灰/出炭,对炉体内生物质燃烧无影响,出炭性能稳定,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套筒1,进炭口2,出炭口3,内套筒4,收集口5,秸秆气化炉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一种秸秆气化炉双层套筒式旋转出炭装置包括外套筒1和内套筒4,外套筒呈卧式设置于秸秆气化炉6底部,外套筒上部和下部的外圆上分别设有对称的进炭口2和出炭口3,内套筒4的外圆上设有收集口5,收集口大小不小于进炭口或出炭口,内套筒由驱动电机驱动在外套筒内无间隙滚动旋转使收集口呈分别对应接通进炭口或出炭口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1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级缓冲式纺丝箱
- 下一篇:一种秸秆气化炉刮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