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杆液压式车用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1109.2 | 申请日: | 201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 地址: | 3002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液压式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双杆液压式的车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目前,汽车中常用的减震器为双筒结构(即内筒和外筒)并采用高压密封气体,其结构和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而且,筒内高压密封气体容易泄露、流失,造成压力不足,使减震器不能正常工作;在报废后,它仍然是一个危险品,受热易引起爆炸,造成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减震器结构及生产复杂、成本高、易损坏和报废处理危险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杆液压式的车用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双杆液压式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外筒,外筒内填充的液压油,在外桶内活动连接的活塞,穿过活塞并于活塞固定的钢杆及与活塞连接的弹簧组成;所述弹簧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筒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的数目为2个,分别与活塞的上下面相连接;所述钢杆穿过活塞,并于活塞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杆的一端置于外筒外,另一端位于至于外筒内;所述活塞上设有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双杆全液压结构,压力筒内无气体,液压油通过小孔溢流产生阻尼而达到减震效果,同时,筒内的弹簧使得减震器不受力时自动复位,这种结构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产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压油, 2、活塞,
3、钢杆, 4、弹簧,
5、溢流孔, 6、外筒。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双杆液压式车用减震器,主要由外筒6,外筒6内填充的液压油1,在外桶6内活动连接的活塞2,穿过活塞2并于活塞2固定的钢杆3及与活塞2连接的弹簧4组成;所述弹簧4一端与活塞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筒6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4的数目为2个,分别与活塞的上下面相连接;所述钢杆3穿过活塞2,并于活塞2固定连接,且所述钢杆3的一端置于外筒6外,另一端位于至于外筒6内;所述活塞2上设有溢流孔5。
工作方式:当车体受震动而使钢杆3向下运动时,钢杆3推动与之连接的活塞2向下运动,活塞2向下运动使得活塞2下部的液压油1受挤压从溢流孔5向上溢流,在溢流时产生很大的阻尼阻止活塞2向下运动,从而达到减震效果。当钢杆3受力向上运动时,原理同前。当车体不震动时,活塞2及钢杆3在上下两个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泓锋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1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