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电表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0336.3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周焱;李广利;阮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表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表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IC卡预付费电度表的断路器,具有欠费脱扣/分励脱扣功能,适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工作电压为110/220V,额定电流至100A的线路中,通过所述断路器能对线路进行远距离控制分断或自动信号控制分断,同时对线路起过载和短路保护作用,也可以作为线路的不频繁的操作转换开关之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别改进之处在于其涉及一种同时具备N极保护能力和欠费脱扣/分励脱扣功能的智能电表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建立,供电局在不同区域推广智能电表。智能电表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户需要预存电费在IC卡中,智能电表读取IC卡中的金额。当IC卡中的金额为零时,智能电表会发出信号让断路器脱扣。此时用户需将IC卡充值才能重新使断路器合闸以恢复供电。同时断路器还需要提供短路和过载保护并且符合GB10963-2010。这种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与IC卡预付费电度表配套使用来控制线路的通断。
目前市场上的类似用途的产品为了能够容纳控制用PCB而将N极的磁动作保护线圈去除,用另一个由印刷电路板控制的线圈代替。由于N极去除了磁动作线圈,从而导致此类型的断路器在遇到短路电流时机构动作缓慢,触头会发生熔焊现象,严重影响客户的安全。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市场上需要一种更为安全的具备N极保护能力的断路器并且该断路器还应当同时具备欠费脱扣/分励脱扣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电表断路器的解决方案,所述智能电表断路器用于住宅、商场和楼宇等的终端配 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表断路器,其包括:壳体,扳机,动作执行机构,所述扳机通过一连杆与所述动作执行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动作线圈组件,其处于所述动作执行机构的下部并且能够驱动连接所述动作执行机构;以及印刷电路板,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脱扣控制线圈组件,所述脱扣控制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脱扣杠杆,所述脱扣杠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所述脱扣杠杆在其两端之间与所述脱扣控制线圈组件连接;脱扣拉杆,所述脱扣拉杆的一端搭设在所述脱扣杠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脱扣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作执行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脱扣控制线圈组件包括脱扣顶杆,线圈骨架,复位弹簧,脱扣控制线圈和动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线圈骨架呈“工”字形,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呈长方形板状,所述中部呈圆柱状,所述下部的中央部分呈圆柱状,其与呈圆柱状的所述中部同轴,所述下部的中央部分带有两个侧部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在所述上部中形成有上部通孔,其轴线与呈圆柱状的所述中部同轴,在所述中部和所述下部的中央部分中围绕共同轴线形成有贯穿所述中部和所述下部的中央部分的中下部通孔;所述脱扣顶杆在其上端形成有脱扣顶杆通孔,在其下部形成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直径与所述中下部通孔的直径一致,所述环形凸缘下面形成有脱扣顶杆插入端;所述动芯滑动设置在所述中下部通孔中,所述动芯的直径与所述中下部通孔的直径一致;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中下部通孔中且位于所述环形凸缘和所述上部之间;所述脱扣顶杆插入端插入在所述动芯中相应的插孔中,所述脱扣顶杆通过所述上部通孔伸出;所述脱扣控制线圈套设在所述中部的外圆周上且位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所述印刷电路板在其上对应所述脱扣控制线圈的位置上形成有缺口,还形成有用于安装到所述壳体的多个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又一个方面,所述脱扣杠杆在其两端之间形成有 向下凸出的具有通孔的突起,通过所述突起上的通孔和所述脱扣顶杆通孔将所述脱扣杠杆与所述脱扣顶杆的经由一销钉连接起来,所述脱扣杠杆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具有细长通孔的突起,该具有细长通孔的突起与形成在壳体上的机械转轴形成间隙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磁动作线圈组件包括磁动作线圈组件壳体,磁动作线圈套管,磁动作线圈,磁动芯,撞针和撞针套,所述撞针能驱动接触所述动作执行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0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臭氧发生器的电极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