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闭环拉绳式窑压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0005.X | 申请日: | 201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葛承全;吕文卿;江龙跃;张红明;郭武辉;韩德刚;左泽方;张卫;王川申;邓永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8/20 | 分类号: | C03B18/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 |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闭环 拉绳 式窑压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闭环拉绳时窑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窑炉包括依次连通的熔化区、澄清区、卡脖和冷却部。冷却部负责将熔化好的玻璃液继续均化并且调整到成型所需要的温度,针对不同的玻璃,冷却部的温度和压力要求也不同,在平板玻璃工业生产中,保持玻璃熔窑内的压力稳定是生产优质平板玻璃的前提条件。
目前,国内大多数浮法玻璃生产中,主要是依靠最后一对小炉的火焰和稀释风来调节冷却部窑压。当换火时冷却部的窑压会产生波动,维护起来不方便且对冷却部窑内压力无法掌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窑炉冷却部窑内压力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对调压口开口大小的控制,使之能对窑炉冷却部窑内压力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闭环拉绳时窑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窑炉冷却部处的工字钢(17)上安装导轨支撑架(1),于导轨支撑架(1)上安装上下导轨(2,3),三块盖板砖(4)并排,通过移门固定板(5,6)联接在一起,隔热砖(13)固定在盖板砖(4)上;轮子(7)装于移门固定板(5,6)上,砖门通过轮子(7)在导轨(2,3)间做水平运动;在下层楼面(19)装有支架(8),支架(8)上固定有一燕尾槽(9),槽内安装有齿条(10),可以通过减速电动机(14)带动前端的齿轮(11)来驱动齿条(10)在燕尾槽(9) 内滑动;在下层楼面的立柱(16)上安装有滑轮组,用来引导和张紧拉绳,拉绳在下层楼面连接于齿条(10)的两端,穿过上层楼面(18)与移门固定板(6)相连形成闭环;编码器(15)安装于编码器架(12)上,编码器的拉绳固定在移门固定板(6)上。
所述导轨支撑架(1)开有长孔。
所述轮子(7)采用V型轮。
所述编码器(15)采用拉线式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轮子制作成带V型槽,可以与导轨配合得更紧密,并且保证移门与导轨在一个平面上,不会有相互的错位。
2.适用于窑炉在二层楼面的情况,减速电动机装于下层楼面,可使减速电动机远离高温环境,维护更方便。
3.齿轮齿条安装简易,可替换性高,拉绳为闭环,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为导轨支撑架,2为上导轨,3为下导轨,4为盖板砖,5、6为移门固定板,7为轮子,8为支架,9为燕尾槽,10为齿条,11为齿轮,12为编码器架,13为隔热砖,14为减速电动机,15为编码器,16为立柱,17为工字钢;18为上层楼面,19为下层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窑炉冷却部处的工字钢(17)上安装导轨支撑架(1),于导轨支撑架(1)上安装上下导轨(2,3)。三块盖板砖(4)并排,通过移门固定板(5,6)联接在一起。隔热砖(13)固定在盖板砖(4)上,起防止窑口冒出的火焰往上烧坏设备的作用。轮子(7)装于移门固定板(5,6)上,用于带动移门在导轨(2,3)上运动。砖门通过轮子(7)在导轨(2,3)间做水平运动。轮子(7)采用V型轮,以保证与导轨(2,3)配合之后,能够使移门始终于固定平面内运动。导轨支撑架(1)开有长孔可在工字钢上做上下微调,以保证砖门与导轨(2,3)间隙合适。在下层楼面装有支架(8),支架(8)上固定有一燕尾槽(9),槽内安装有齿条(10),可以通过减速电动机(14)带动前端的齿轮(11)来驱动齿条(10)在燕尾槽(9)内滑动。同时在下层楼面的立柱(16)上安装有滑轮组,用来引导和张紧拉绳,拉绳在下层楼面连接于齿条(10)的两端,穿过上层楼面与移门固定板(6)相连形成闭环。拉线式编码器(15)安装于编码器架(12)上,编码器的拉绳固定在移门固定板(6)上,用来测量砖门的开合大小,并且发讯给控制装置,从而控制减速电动机正反转,来使砖门开闭,调整调压口的开口大小,以达到控制窑压大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0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湿装置进水结构
- 下一篇:热电厂回收主、辅机冷凝废热复合式供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