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59971.X | 申请日: | 201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9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鹏;高鹏;张海霞;孙立海;黄峻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郭玉鹏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沉降 变形 观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测支架及模板沉降变形所采用的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属于支架施工与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支架施工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各类工程。在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支架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因地基沉降、支架或模板本身弹性或非弹性变形而造成支架及模板出现一定的沉降变形值,如不能准确测出该数值,将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
为测量支架及模板的沉降变形值,通常多采用在模板面上布设观测点进行水准测量,或在模板底部、支架上方悬吊垂球或标尺进行测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人为误差发生机率较大,且带来的观测工作量较大,资源投入多,准确性及精确度较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安全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准确地反映支架及模板沉降变形值的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上标尺和下标尺,所述上标尺上设置有刻度Ⅰ且其中一端固连有顶托,所述下标尺上设置有刻度Ⅱ且其中一端固连有底托。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将下标尺竖直固定于已处理完成的支架所在的地基基础上,上标尺对应下标尺竖直设置在支架所支撑的模板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的模板上,其另一端与下标尺的自由端交错,通过观察上标尺和下标尺所产生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支架及模板相对于地基的沉降变形数值,然后将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所确定的沉降变形数值与该地基观测点的沉降值叠加即为支架及模板的最终沉降变形数值。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标尺和下标尺的长度及上下标尺上设置的刻度的位置、标度、长度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为了便于观测及保证观测到的数值的准确性,所述下标尺的长度为1.2米-1.8米。
为了保证使用的可靠性,所述刻度Ⅰ与所述上标尺制为一体,所述刻度Ⅱ与所述下标尺制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观测工作量小,利用其观测支架的沉降变形时,人为误差发生几率小,准确性及精确度较高,可有效保证工程安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上标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下标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及模板沉降变形观测时的示意图;
图中,1、模板,2、支架沉降变形装置,3、地基基础,4、支架,5、上标尺,6、下标尺,7、顶托,8、底托,9、刻度Ⅰ,10、刻度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4所示,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包括设置有刻度Ⅰ9的上标尺5和设置有刻度Ⅱ10的下标尺6,上标尺5的一端固连有顶托7,下标尺6的一端固连有底托8。
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下标尺6的底托8固定于已施工完成的支架4所在的地基基础3上,并使下标尺6竖直向上。在正对下标尺6位置附近,将上标尺5的顶托7固定于施工完成的支架4所支撑的模板1的下方,并使上标尺5保持竖直垂下,上标尺5的自由端与下标尺6的自由端交错。当支架4及模板1发生沉降变形时,通过观察上标尺5和下标尺6所产生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支架4及模板1相对于地基基础3的沉降变形数值,然后将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所确定的沉降变形数值与该地基观测点的沉降值叠加即为支架及模板的最终沉降变形数值。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沉降变形观测装置中的上标尺5和下标尺6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上标尺5和下标尺6上设置的刻度Ⅰ9和刻度Ⅱ10的位置、标度、长度也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通常,为了便于目测观测及保证观测到的数值的准确性,下标尺6的长度一般为1.2米-1.8米。为了保证使用可靠,刻度Ⅰ9与上标尺5及刻度Ⅱ10与下标尺6可制为一体。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并非对其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在此基础上做出变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大减少观测工作量,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各类支架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郭玉鹏,未经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郭玉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99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