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织袋折边缝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7788.6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高世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盛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13/00 | 分类号: | D05B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27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袋 折边缝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袋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折边缝底机。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一种常见的包装物,一般是以塑料为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后,再经编织后得到。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编织袋主要受到包装物体的重力作用一直呈受拉状态,由于编织采用纵横交错传递,使得编织袋具有了良好的抗拉性及防刺穿性能,不会轻易的破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的缝底工作大部分还是在切袋之后,由工人手工缝制或者是采用大量的缝纫机来进行缝制。这样做不但生产效率极为低下,而且随着人力成本的日益增加,会对编织袋生产这一本来利润就不高的行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市面上存在着几款缝底机,但普遍效率不高,与人工劳动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容易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编织袋折边缝底机,能够高效的满足编织袋的缝底这边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编织袋折边缝底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机体、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固定片、牵引装置、缝线机组成;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带位于第二传输带之上;所述第二传输带位于机体之上;所述固定片固定于第二传输带上,且至少为2片;所述牵引装置固定于固定第二传输带上,且牵引装置上有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为光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编织袋折边缝底机,实现了编织袋缝底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消耗,并且通过机械缝底的工作,保证了缝底的质量,避免了人工缝制出现质量不一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 2、第一传输带,
3、固定片, 4,牵引装置,
5、缝线机, 6、传感器,
7第二传输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编织袋折边缝底机,主要由机体1、第一传输带2、第二传输带7、固定片3、牵引装置4、缝线机5组成;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带2位于第二传输带7之上,第二传输带7位于机体1之上;所述固定片位3于第二传输带7上,数目为2片;所述牵引装置4固定于第二传输带7上,且如图2所示牵引装置4上有传感器6。
工作方式:初始状态第二传输带7静止,将编织袋通过第一传输带2,传输到机体1上,当到达牵引装置4下方时,传感器6感应到编织袋存在,第一传输带2停止。牵引装置4和固定片3落下,固定编织袋,此后第二传输带7随第一传输带2一起运动,并随第一传输带2一起运动至机体的侧面,此时缝线机5靠近进行缝线工作。缝线完成后固定片3和牵引装置4打开,编织袋脱落下滑,固定片3和牵引装置4随第二传输带7返回初始状态,完成一个工作流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盛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盛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7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有图案的基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排气后处理系统及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