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屏框架、外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57093.8 | 申请日: | 201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怡;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H05K5/00;H05K5/02;H05K7/18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屏 框架 外壳 便携式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屏框架、外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上网本或MP3)因其便于携带,被用户广泛的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上通常配备有液晶屏,方便用户通过液晶屏观看便携式移动终端显示的图文。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外壳上设置有液晶屏框架,液晶屏框架将缓冲垫压在液晶屏上。由于便携式移动终端中的液晶屏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达到无尘水平,为了避免液晶屏在装配过程中粘附灰尘,通常在组装便携式移动终端前,在液晶屏上贴上保护膜,在通过液晶屏框架将缓冲垫压在液晶屏上后,将保护膜从液晶屏上撕掉。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液晶屏框架挤压缓冲垫的边沿为直角结构,在将保护膜撕掉时,保护膜将抵靠在液晶屏框架的边沿上,导致保护膜在液晶屏框架的边沿留下残胶颗粒,工人需要手工清除残胶颗粒,导致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屏框架、外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生产效率较低的缺陷,实现通过液晶屏框架降低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屏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四周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屏框架,通过将框架本体内的四周设置成倒角,在液晶屏框架将缓冲垫压在液晶屏上后,工人在撕掉液晶屏上的保护膜时,保护膜将抵靠倒角上,由于倒角与保护膜的接触面积较大,倒角不会刮擦掉保护膜上的胶,从而无需工人手工清除残胶颗粒实现通过液晶屏框架降低了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的液晶屏框架,所述倒角为倒圆角。
如上所述的液晶屏框架,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0.3毫米~0.5毫米。
如上所述的液晶屏框架,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0. 4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上开设有窗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晶屏框架,所述液晶屏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四周设置有倒角;所述液晶屏框架固设在所述窗口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通过将框架本体内的四周设置成倒角,在液晶屏框架将缓冲垫压在液晶屏上后,工人在撕掉液晶屏上的保护膜时,保护膜将抵靠倒角上,由于倒角与保护膜的接触面积较大,倒角不会刮擦掉保护膜上的胶,从而无需工人手工清除残胶颗粒实现通过液晶屏框架降低了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倒角为倒圆角。
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0. 3毫米~0.5毫米。
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0. 4毫米。
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液晶屏框架与所述窗口为一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液晶屏和缓冲垫,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壳,所述缓冲垫和所述液晶屏位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缓冲垫位于所述外壳的液晶屏框架和所述液晶屏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通过将框架本体内的四周设置成倒角,在液晶屏框架将缓冲垫压在液晶屏上后,工人在撕掉液晶屏上的保护膜时,保护膜将抵靠倒角上,由于倒角与保护膜的接触面积较大,倒角不会刮擦掉保护膜上的胶,从而无需工人手工清除残胶颗粒实现通过液晶屏框架降低了便携式移动终端生产成本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屏框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移动终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7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