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55818.X | 申请日: | 201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伟;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24 | 分类号: | B63B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尾部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节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适用于高速排水型方尾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节能是航运业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油价上涨迅速,船舶运输成本中燃油费用所占比重急剧增大。船舶节能、降低燃料消耗量和燃油费用、提高装置经济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各大航运公司和运输船舶为了降低燃油费用,提高经济性,船舶节能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船舶燃料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节能的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包括一船体,其特点在于,所述船体的尾部固设有至少一个弧形整流鳍,所述弧形整流鳍的上下表面均为中间凸起的圆弧面。
较佳地,所述弧形整流鳍的一边缘开设有一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与所述船体的尾部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弧型整流鳍安装于船舶尾部的左右两叶机翼型装置上,通过对尾部伴流场的整流,改善螺旋桨前方来流,以提高推进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整流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整流鳍的纵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整流鳍与船舶尾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包括一船体1和一弧形整流鳍2。弧形整流鳍2固设在船体1的尾部。弧形整流鳍2的上下表面均为中间凸起的圆弧面,即其纵截面的前后端均呈弧状。其中,前端处理有利于减小来流的冲击阻力,配合合理的纵向角,可以产生一定的附加推力。后端向后延伸,使得螺旋桨前的整流效果增强,可以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在弧形整流鳍2的一边缘开设有一“V”型开口21,然后将“V”型开口21与船体1的尾部焊接。这样可以保证弧形整流鳍2牢固地固定于船体1的尾部,防止水流的冲击改变弧形整流鳍2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当然,弧形整流鳍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安装位置与数量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
在设置好船舶尾部的节能装置之后,为了验证该节能装置的效果,分别在设计吃水状态和压载吃水状态时对20.6万吨散货船的船模进行了无节能装置和带所述节能装置的对比试验。
模型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整流鳍后,设计吃水状态推力减额有所减小,船身效率和相对旋转效率提高,推进效率提高2%以上,即节能效果在2%以上。在压载吃水状态,推力减额有所降低,推进效率提高,节能效果大约为3%。由此可见,弧形整流鳍无论是在设计吃水状态,还是在压载吃水状态均具有节能效果。该节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安装简便易行的特点,便于实船应用。
实际情况下,一艘20.6万吨散货船按一天消耗65吨燃油,一年航行300天记,每年消耗燃油近20000吨。利用该节能装置后,该散货船每年可节约燃油600吨。按目前每吨燃油价格为650美元,每年节约39万美元(约250万元人民币)。另外,该节能装置还能使废气排放量大大减少,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吨,能够给营运船舶带来降本增效、减少排放的效果,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8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带及具有该拉带的充气装置
- 下一篇:工程机械驾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