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注酸机的注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722.3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4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桥;谢正望;应彬其;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注酸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注酸机的注酸机构。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中,真空加酸机具有加酸速度快、定量准备等优点,受到行业内人士一致认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真空注酸机的注酸机构,包括两根平行的固定条101,固定条101中心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102,每个调节孔102竖直穿插有三个注酸嘴103,注酸嘴103依靠套在其上的螺母104固定。固定条102两端有各设有一固定块105,固定块105上也设有条形的调节孔106,固定条101两端端部设有固定孔,螺栓107穿过固定孔和调节孔106,螺母109旋在螺栓107上,实现固定条101的固定,同时注酸嘴103底端套有橡胶套108。
如图3所示,加酸时,橡胶套108与蓄电池顶面的注酸孔配合,定量加酸后,如图4所示,每个单体注液孔上插上一只盛酸壶1110,防止充电过程中电化学反应时酸液溢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动车小密铅酸蓄电池在体积比容量要求下电池内部空间较小,在负极板氧化铅超标或装配压力变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会造成加酸后化学反应过于剧烈,导致蓄电池内部升温过快,加速反应速率,操作时来不及插装盛酸壶,酸液短时间内溢出。
为了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一般需要操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装,这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时酸液流失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甚至造成串格引起短路、引出端子腐蚀及污染周围环境。
上述加酸机构虽然可以根据型号不同调整注酸嘴103的数量和间距,但是调整往往比较复杂,校准难度大,而且通过螺母固定容易松动,使得注酸嘴103出现移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注酸机的注酸机构,解决了现有蓄电池加酸后,反应过于激烈情况下酸液溢出的问题。
一种真空注酸机的注酸机构,包括固定板以及若干垂直穿过固定板的注酸嘴,所述固定板由相互平贴粘合的硬质板和软质板组成。
优选的,所述软质板的面积小于硬质板的面积,减少用材。
优选的,它还包括盛液壶,盛液壶进液端端面与软质板密封配合,所述注酸嘴的出液端插入盛液壶。
优选的,所述盛液壶出液端连接有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注酸机构的固定板由硬质板和软质板贴合组成,硬质板可以固定注酸嘴,软质板具有一定弹性,有助于与盛液壶密封配合。因此在注酸时,可以在蓄电池的注酸孔上先插上盛液壶,同样可以实现真空注酸,避免了酸液溢出,而且软质板使用后会复原,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注酸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注酸机构的A-A剖面图;
图3为注酸时蓄电池与现有注酸机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注酸后蓄电池与盛液壶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酸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注酸机构的B-B剖面图;
图7为注酸时蓄电池与本实用新型注酸机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6所示,一种注酸机的注酸机构,包括固定板以及穿过固定板的六个注酸嘴203,六个注酸嘴203的排布与蓄电池相应型号的注酸孔相匹配。固定板由硬质板201和软质板202平贴粘合而成,两者均为PVC材料,硬质板201的硬度大,而软质板202硬度小且具有弹性。两者通过502胶水或495强力胶粘贴在一起。
注酸嘴203垂直穿过固定板后通过螺母204固定,固定板两端还各设有固定块205,固定块205通过螺栓206和螺母207固定,可以实现装置定位。
注酸前,先将盛液壶208插装在蓄电池的注液孔210上,盛液壶208底端连接有橡胶套209,橡胶套209与注液孔210密封配合,接着,注酸嘴203的出液端插入盛液壶208内,同时盛液壶208顶端与软质板202接触,利用工具重力按压固定板,使得盛液壶208顶端陷入软质板202,使得该端端面与软质板202密封配合,如此便可以进行注酸,注酸完成后,可进行下一次注酸。由于在注酸前就已经插装盛液壶,就可以完全避免酸液外溢,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及对电池性能和人体的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麻纤维板门基板
- 下一篇:轨道列车车门开关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