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398.5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诺维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人身安全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维护安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列检作业场是列检人员对始发、到达、中转和直通铁路货物列车中的铁道车辆检查、检修故障的场所,正常作业时列检人员需要与列车发生交互,甚至需要到车底作业、越过车钩到列车另外一侧作业。作业完毕,本务机车根据铁路信号指示,将列车牵出列检作业场。在本股道铁路信号灯转变为发车信号时,不允许列检作业人员进入股道作业,须在股道两侧设置的安全线外的安全区域。目前的安全监控完全由专人完成,发现有人越过安全线,直接向越线人员喊话示警。由于股道较长,目前列检作业场标准股道有效长度为1050米,为人员监管列检作业人员越线带来不便,例如人员瞭望范围较大,难以照顾周全、人为因素造成危险源忽略等等。目前国内所有货车列检作业场均采用人工监护的方式,还没一种自动报警、向越线人员示警的系统。铁路货车列检作业场需要一种能够提供全天候人身安全报警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列检标准股道检验时靠人工监视,容易造成危险源忽略、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子系统、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处理子系统、安全示警对讲子系统以及交互操作子系统,其中,所述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子系统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太网接口以及外围电路,并与所述图像采集子系统和交互操作子系统连接,所述交互操作子系统根据所述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子系统提供的信息发送控制指令给所述安全示警对讲子系统提供示警功能。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所述图像采集子系统进一步包括间隔设置在股道一侧的复数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高度为2米,覆盖距离为55米。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所述安全示警对讲子系统进一步包括由每个区域的列检人员配备的手持对讲机以及区长台。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所述不同区域的列检人员配备的手持对讲机分别使用不用的频率,所述区长台设置有RS-485通信接口。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所述交互操作子系统进一步包括显示器以及客户端操作软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图像采集子系统采集的图像。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所述数字摄像头能够联系覆盖所述铁路股道两侧区域。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在数字图像上设置防线,采用视频图像或数字图像实时处理识别的方式,检查人员越线、记录越线人员移动轨迹设备已经出现,但在应用于铁路股道,内置准轨和米轨机车车辆限界数据,自动设置安全界限,且在1050米股道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安全区域,目前还没有应用先例。另外,系统接收到报警后,可通过列检人员的随身对讲机,把警示语音发送给越线人。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达到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的系统构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检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子系统60、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处理子系统50、安全示警对讲子系统10、交互操作子系统30以及查询子系统20,还有作为系统运行后台的服务器40。
其中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子系统50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51、存储器、以太网接口以及外围电路,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子系统50与所述图像采集子系统60和交互操作子系统30连接,所述交互操作子系统30根据所述安全区域自适应判断子系统50提供的信息,发送控制指令给所述安全示警对讲子系统10,提供示警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诺维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诺维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胀式救生衣
- 下一篇:模式识别装置及车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