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可调节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901.5 | 申请日: | 2011-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初;李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伟初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G7/05;A61F5/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11800 广东省清新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调节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下肢的组合式、可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小腿以下部位骨折或下肢肿胀严重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将患肢放置于布朗氏架上或可摇高的骨科床上,尽量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的消退,下肢骨折的患者同时还可进行牵引治疗,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身高不一定相同,在抬高患肢时,布朗氏架及现代的骨科床肯定不能让每个患者均摆放在舒适的、合理的位置。而对于股骨骨折术后的患者,当医生需将患肢屈髋、屈膝90°制动,或是需将膝关节屈曲在≥90°的位置制动时,不论是传统的布朗氏架还是现代的骨科床,更不能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意地将患肢髋、膝关节调节到需屈曲的角度;而且布朗氏架及现代的骨科床也不具备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患者保持下肢屈髋、屈膝体位的支托装置,当患者将腘窝放置于支托装置上,让小腿自然下垂,通过对支架的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产生所需的屈髋、屈膝效果。该装置能根据不同个体的下肢差异情况及医生的需要进行调节,除具有支撑下肢的重量外,还要求具有辅助功能锻炼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可调节支架,包括矩形框式底座、横跨并安装于矩形框式底座两长边上的门式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式底座两长边上可根据需要在对称部位开有通孔,用于安装螺栓,底座内设有可沿底座长边来回滑动的底座横杆,底座横杆与底座的短边平行,该底座横杆通过滑套安装在底座的长边上,滑套上开有锁定螺孔,可用螺栓将滑套与底座的两长边固定;所述门式矩形框架的顶端为横杆,与底座的短边平行,门式矩形框架两侧的纵杆均为可伸缩结构,两侧对称,纵杆的上半部分为直杆,横杆与纵杆在同一平面垂直焊接在一起,纵杆顶端 开有通孔,用于安装螺栓,门式矩形框架纵杆的下半部分为一套筒,套筒底端通过滑套安装于矩形底座的两长边上,滑套可沿底座的长边来回滑动,滑套上开有锁定螺孔,用螺栓可将滑套与底座的两长边相固定,套筒上段开有一锁定螺孔,当将门式矩形框架的上半部分插入纵杆下半部分的套筒内,即形成可伸缩结构,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于套筒的锁定螺孔处拧紧螺母即将纵轴的上、下两部分固定。
更进一步地:
所述门式矩形框架为2个以上,且其中一个门式矩形框架通过滑套固定在底座长边上,门式矩形框架的顶端两侧借助连接杆相互连接并固定,形成一框式结构;所述门式矩形框架和连接杆均为伸缩式套管结构;所述门式矩形框架其中一个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滑轮,另一端按一定的角度固定在滑轮支架套筒上,支撑杆可通过滑轮支架套筒沿门式矩形框架两侧上下移动。
临床使用时,根据患者下肢的长度及膝关节需屈曲的角度,调节好门式矩形框架纵杆的高度及底座内底座横杆的位置后,拧紧螺母将支架固定,再用绷带(或皮套)将矩形框式底座的底座横杆与门式矩形框架顶端的横杆缠绕固定好,形成一支撑托,当患者将腘窝放置于支架的横杆上,让小腿自然下垂,小腿即靠在支撑托上,即产生所需的屈髋、屈膝效果。为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支架的两侧还可各安装一连接杆,于门式矩形框架纵轴顶端的通孔处及矩形框式底座两长边的通孔处用螺栓将连接杆分别与门式矩形框架的纵杆及矩形框式底座固定,使用时先将门式矩形框架纵轴上的螺母拧松,再抓住门式矩形框架的横杆,将门式矩形框架向上提拉至医生需要的高度后再将门式矩形框架纵轴上的螺母拧紧,即完成对支架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作为患者保持下肢屈髋、屈膝体位的支托,可根据每一个患者的高矮情况及屈髋、屈膝的角度需要进行组装、调节,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支托稳定、便于移动,除具有维持屈髋、屈膝的角度外,还具有支撑下肢、有效地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将支架稍作改进,还可代替骨科床或布朗氏架,使其具有抬高患肢及进行牵引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斜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俯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结构主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结构斜视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主视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为,矩形框式底座1、门式矩形框架2、底座横杆3、底座滑套4、滑套5、门式框架套筒6、纵杆7、门式框架横杆8、螺栓孔9、螺栓10、锁定螺孔11、绷带(或皮套)支撑托12、连接杆直杆13、连接杆套筒14、滑轮支架套筒15、滑轮16、支撑杆17、连接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伟初,未经罗伟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喷淋装置的马铃薯输送带
- 下一篇:一种无土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