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绳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595.5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鸿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孙怡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绳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绳带,特别是一种利用连接件以连接两端绳圈的笔绳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手持移动产品设有触控屏幕者日益增多,因而使得其随之配备有触控笔的机会也愈来愈常见。然而,由于触控笔的体积较为短小,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有遗失或掉落等情形,因此便发展出一种具有连接触控笔与手持移动产品的物品,即所谓笔绳带。
目前市面上的笔绳带是将整条都设计成具有弹性,并且在绳子两端通常各自绕有绳圈,接着利用铁片夹将之夹固,以使其一端用以系接触控笔,而另一端则系接手持移动产品;然而由于铁片夹的挟持半径为固定,因而当弹性绳的绳径随着使用者使用拉扯而变小时,将导致铁片夹无法再继续有效夹持该弹性绳,使得两端绳圈便会因此而脱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笔绳带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连接件以连接两绳圈的笔绳带。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包括一绳体、两连接件以及两绳圈。该两连接件分别连接于该绳体的两端,该两绳圈分别与各该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绳体为一种具有弹性的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件的形状实质上为矩形状,并且其为一种由塑料射出成形所制成的塑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两绳圈为一种不具有弹性的绳圈。
本实用新型无须再以人工的方式做组装,并且在使用时,连接件即不再会因为绳径改变而松脱,因而可使笔绳带的使用寿命增加。
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笔绳带1 绳体10
连接件20 绳圈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2。图1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的整体示意图。图2则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笔绳带1包括有一绳体10、两连接件20及两绳圈30,其中两连接件20分别连接于绳体10的两端,并且两绳圈30分别连接于各连接件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两绳圈30可用以分别系接其他装置或物品,例如其中一个绳圈30与手机系接,而另一个绳圈30与触控笔系接(图未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绳圈30为不具弹性的绳圈,藉以可使该两绳圈30在系接在装置或物品时较不易松脱。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绳体10为一种具有弹性的绳体,藉以可让使用者在使用系接于两绳圈30上的装置或物品时,有较大的伸缩空间,以避免在使用时长度不足或使用过长的非弹性绳而导致收纳不易。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的形状实质上为矩形状,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圆形、三角形或其他种类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为塑料件,并且其是由塑料射出成形所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与绳体10及绳圈30的连接方法,其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藉由连接件20在射出成形时,将绳体10与绳圈30一并熔结成形,其方法说明如下:首先将绳体10与绳圈30置于射出模具中固定,并在两者之间预留间隙,再以塑料填充于该间隙当中,待其冷却后便可使连接件20成形并与绳体10及绳圈30熔结。如此一来,当连接件20制作完成时,其与绳体10及绳圈30的连接亦也一并制作完成,无须再以人工的方式做组装,并且在使用时,连接件20即不再会因为绳径改变而松脱,因而可使笔绳带1的使用寿命增加。惟需注意的是,上述连接件20虽以塑料为例,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连接件20亦可由其他材料制造而成。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恳请审查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自然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