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安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115.5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王政权;刘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城市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33/1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2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安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水井封隔器管柱的配套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全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注水井上所使用的封隔器管柱有分柱管柱、卡封管柱和卡漏管柱,其封隔器的型号基本上是由Y341、K344、Y221、Y241等系列组成,不管哪种类型的管柱在井下生产时间过长或由于水质不达标,在井下都会结垢,可能造成下一次作业无法取出的问题。要取出油管需要多次打捞倒扣,会投入更多的费用,再者由于受到生产成本的制约,在带有封隔器的管柱上,不可能全部投入新油管,因此在卡封、分注、卡漏管柱刚下入验封出现漏失的情况下,分不清是油管漏还是封隔器管串出了问题,不能为下一步整改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的依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安全接头,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既能使封隔器管柱下井后,验封出现漏失时能分清楚原因,也可以在下次检封时,遇到起不动的封隔器管柱,借助该接头将封隔器以上的油管全部起出,避免用力解卡把油管拔弯报废,并为以后大修作业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多功能安全接头,包括主体、上接头、下接头、制动活塞及定压稳钉,主体两端与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通过螺纹相连接,上接头外端设有内管螺纹,下接头外端设有外管螺纹,制动活塞设在主体心部分别与主体和下接头相连接,定压稳钉设于主体与制动活塞之间与下接头内端相抵,主体与上接头、下接头、制动活塞之间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
所述上接头外端上的内管螺纹与下接头外端上的外管螺纹同为27/8TBG石油管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新颖合理,动作灵敏可靠,加工成本低廉。2)可与多种型号的封隔器管柱配套使用,不受工具型号的限制。3)提高作业时效,能在封隔器管柱串入后出现异常时迅速查明原因,准确制定出下步措施,还能在下次检封拔不出管柱时,保护油管,节约了修井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 2-上接头 3-下接头 4-制动活塞 5-定压稳钉 6-内管螺纹7-外管螺纹 8-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安全接头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主体1、上接头2、下接头3、制动活塞4及定压稳钉5,主体1两端与上接头2和下接头3分别通过螺纹相连接,上接头2外端设有内管螺纹6,下接头3外端设有外管螺纹7,制动活塞4设在主体1心部分别与主体1和下接头3相连接,定压稳钉5设于主体1与制动活塞4之间与下接头3内端相抵,定压稳钉5是根据实际注水压力的大小,在下井前进行调整,主体1与上接头2、下接头3、制动活塞4之间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8。制动活塞4表面进行了精磨和镀铬处理以保证长时间在井下工作,仍然不影响其性能。
上接头2外端上的内管螺纹6与下接头3外端上的外管螺纹7同为27/8TBG石油管螺纹。
使用时,在下完封隔器管串后,将该安全接头与封隔器管串连接后下入井中,按设计下到预定位置。当打压验证封隔器管串时,如果满足生产需要,安全接头可随封隔器管串一起投入生产,作为下次检封拔不动时备用;当打压验证封隔器管串,其漏失量不能达到注水要求标准时,向安全接头心部投入钢球,钢球直径大于制动活塞内孔,钢球坐到制动活塞上后,根据下入前的生产压力,从井口打压,压力小于定压稳钉的剪切压力,就可验证封隔器上部油管的漏失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是油管的问题还是封隔器管串的问题,是油管漏的更换油管,封隔器管串有问题更换封隔器管串。
生产结束后,如果需钻塞重新调配作业时,封隔器管串如多次拔不动解卡无效时,将钢球投入安全接头心部中,钢球坐到制动活塞上后,从井口打压,压力大于定压稳钉的剪切压力,剪断定压稳钉,然后正转油管,起出安全接头上部管柱,为以后大修该井,打捞下部封隔器管柱节省费用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城市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海城市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