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换向器高速正装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51920.2 | 申请日: | 2011-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程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志杰达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6 | 分类号: | H01R4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换向器 高速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特电机行业组装式换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微特电机常规的换向器组装机,是经人工将换向器紧圈放入模具内,然后放入工装,再往紧圈内放入三个极片,最后把胶芯装入同一中心的上模并定位,人工启动压力机,往下模工装内压入胶芯,将产品组装为成品。在目前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该种组装方式存在成本过高,产能太低的缺陷,并且产品品质很难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原因,开发全自动换向器高速正装机,改单个工装手工组装,为一台机器上集成多个工装并循环式高速组装。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微型电机现代化流水作业的生产中,依靠智能机械装置,利用气缸、滑轨、光纤感应器、磁感应器等标准元器件准确的对电机的换向器进行组合装配以及工艺检测;本实用新型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等人机对话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换向器高速正装机,包括机架、固定板、胶芯装入机构、胶芯找位机构、下铜极片机构、紧圈装入机构、铜极片检测机构、脱废料机构、脱成品机构、紧圈补压机构、轨道、可移动工装、步进电机、气缸、振动送料器、控制电路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固定板、轨道互相固定;所述胶芯装入机构、胶芯找位机构、下铜极片机构、紧圈装入机构、铜极片检测机构、紧圈补压机构、脱废料机构和脱成品机构相互连接构成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或者轨道上;所述振动送料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控制电路固定在固定板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包括,所述胶芯装入机构的结构为,胶芯压入气缸和气缸固定座连接后固定在滑座上,胶芯压入气缸用气缸连接头和连接头固定板连接,并固定在滑块上,胶芯压头和压头座连接,固定在滑块上,滑座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再与轨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式,采用振动盘输送胶芯,辅以机械手将胶芯压入滑块(工装)上,并找位固定,之后送入铜极片组装工位,将振动盘送出的铜极片分离,在三个工位上每次压入一件铜极片在胶芯上,再将滑块(工装)推到紧圈压入位置,将预送到位的紧圈定住中孔压入铜片顶端,再依次到下一工位检测是否少装铜极片和紧圈,如不缺少物料,则往后一个工位将紧圈压入铜片根部,之后自动排出到成品通道。
较之于普通组装机械,该高速自动组装机的优势是机器运行稳定,产能高,机器能够自动识别产品的优劣,保证产品的品质。在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能够大大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机械构造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图一的局部视图。
图3:图二的侧视图。
图4:胶芯装入机构结构图。
图5:胶芯找位机构结构图。
图6:下铜极片机构结构图。
图7:紧圈装入机构结构图。
图8:紧圈补压机构结构图。
图9:铜极片检测机构结构图。
图10:脱废料机构结构图。
图11:脱成品料机构结构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定位工装剖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定位工装俯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组装的产品示意图。
主要部件说明:
1:机架 2:固定板 3:胶芯装入机构
4:胶芯找位机构 5:下铜极片机构 6:紧圈装入机构
7:铜极片检测机构 8-1:脱废料机构 8-2:脱成品机构
9:紧圈补压机构 10:气缸 11-1:胶芯振动料器
11-2:铜极片振动送料器 11-3:紧圈振动送料器 12:轨道
13:可移动工装 14-1:电路控制屏 14-2:电路控制系统
15:滑座 16:滑块 17:底座
18:胶芯轨道 20:气缸连接头 21: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志杰达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志杰达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1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