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9848.X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3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宋冠纬;邹玉珠;游淳树;高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冠纬;邹玉珠;游淳树;高国栋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型 吸排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防止所吸抽的污泥阻塞或凝固于排泥管中以及沉泥表层破坏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尤适于应用在原水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的沉淀池或类似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等集水区,在蓄水或贮水过程中,必须将水中的悬浮固体,利用粒子沉降的物理现象,并借助刮泥机将其排出,进而使沉淀池出流水澄清。例如自来水厂水源来自水库,而台湾地区的水库近年来大部分已因环境冲击而严重淤积,自然影响后续的自来水厂水质以及净水机器运转的负担。至于一般工厂因应环保法规所使用的沉淀池同样也是必须将水质先行加入如Pac(多元氯化铝)和polymer(高分子凝集剂)等化学制剂,搅拌后再加以静置沉淀后将污泥分层,之后再加以过滤。
传统常见的除泥设备,除了链条式沉吸泥刮机,则借助链条往复带动吸泥盘而将污泥吸出;主要有链条式刮泥板刮泥机、走桥式刮泥机、油压往复式刮泥机,将污泥集中于一污泥坑而后用污泥泵抽出或用气升式排泥管排出;接到后续到污泥处理设备,因此以维持沉淀池连续运转的功能。
传统的除泥设备虽可将沉淀于池底的污泥排除,但若刮泥机因故暂停运转一段时间,沉底的污泥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沉积后其厚度变高且积累硬度变高,因刮泥板或吸泥盘为一固定高度,刮泥机往往因负荷过大而停止运转或是致使链条断裂,另外链条式沉吸泥刮机通过吸泥管工 作,吸泥管中的污泥若未及时排出,即于管中沉积,容易引起排泥管阻塞,情况较轻微时,尚可通过马达的强力抽吸将管内阻塞的污泥清除,情况严重时,则必需用人工清除吸泥管中阻塞的固化物,不仅会增加成本且会增加工作人员额外的工作,相当不理想。
本发明人有鉴于传统吸泥装置有待改进的缺失,期望能提供一种吸泥且可同步破泥、且不易阻塞排泥管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于是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实用新型所想研创的创作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不需借助其他破泥设备,即可达破泥、吸泥同步动作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使排泥管不易阻塞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包含:两条轨道,设于沉淀池内的相对两侧;一个载台,跨置于两个轨道上方,载台上另设有一个供平台行走的轨道,平台上设有一个升降减速齿轮马达,且载台上并设有一个控制载台于前述二轨道上前后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与一个控制平台移动的减速齿轮马达;一个吸泥头,旁侧突设一个升降杆,升降杆与前述平台上的升降减速齿轮马达连动并受其控制,吸泥头底端具有至少一个吸泥嘴,顶端则与一个结合回转接头的排泥管连接;以及一个浮力管,套设于吸泥头顶端的排泥管外。
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二轨道的底部具有锯齿条,载台底部具有一两端为齿轮的杆体,杆体两端的齿轮与二轨道锯齿条相互啮合,同时载台上减速齿轮马达的马达轴设有与杆体一端齿轮互啮的螺纹。
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回转接头为一两端连接有弯管或直管的接头。
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吸泥头异除有物筛除器外可内置污泥泵,当然污泥泵亦可置于吸排泥管路末端;底缘具有至少一个顶散污泥的突块。
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回转接头、排泥管以及浮力管均为硬质管路。
如上所述的自走式智慧型吸排泥装置,二轨道的形式为8字形、十字形、I字形、H字形或ㄇ字形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通过吸泥头底缘所设的至少一突块,于吸泥头行走的同时同步顶散沉积的污泥,使静置沉积的污泥表层不需再通过其他设备的使用,即可达污泥表层破碎而提高污泥抽水机吸泥的功效。
2、借助回转接头来连接排泥管与吸泥头,该吸泥头或排泥管任一方移动时,均会连动回转接头,以使管中的污泥避开使用可绕软性排泥管淤积阻塞之苦。
3、利用套覆于排泥管外的浮力管,使排泥管悬浮于池中,而不降低整体机构的强度成本。
4、可升降的减速齿轮马达因污泥厚度而自动调整吸泥头最适工作高度,另于停机前或定时使吸泥头脱离污泥层至较清水层;而吸取清水进行排泥管淤泥清洗,避免排泥管内污泥积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泥头另一方向的立体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冠纬;邹玉珠;游淳树;高国栋,未经宋冠纬;邹玉珠;游淳树;高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9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