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9246.4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4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那仓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154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部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塑胶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电脑辅助工程(CAE)技术已成为塑胶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
模具设计和制造与塑料加工有密切关系。塑料加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设计效果和模具制造质量,而塑料模具设计又以正确的塑料制品设计为基础。
塑料模具设计要考虑的结构要素有:
①分型面,即模具闭合时凹模与凸模相互配合的接触表面。它的位置和形式的选定,受制品形状及外观、壁厚、成型方法、后加工工艺、模具类型与结构、脱模方法及成型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②浇注系统,即由注塑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特别是浇口位置的选定应有利于熔融塑料在良好流动状态下充满型腔,附在制品上的固态流道和浇口冷料在开模时易于从模具内顶出并予以清除(热流道模除外)。
③塑料收缩率以及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各项因素,如模具制造和装配误差、模具磨损等。此外,设计压塑模和注塑模时,还应考虑成型机的工艺和结构参数的匹配。在塑料模具设计中已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包括一上型腔模和面对所述上型腔模的下型腔模,所述上型腔模和所述下型腔模之间设有模腔和与所述模腔连通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还连通于一注入孔,所述上型腔模和所述下型腔模之间设有四个型腔组,所述型腔组包括四个型腔,所述型腔中设有型芯。
上述车用零部件模具,优选的,所述注入孔位于所述上型腔模。
上述车用零部件模具,优选的,所述上型腔模上设有第一上型腔组、第二上型腔组、第三上型腔组和第四上型腔组,所述第一上型腔组、第二上型腔组、第三上型腔组和第四上型腔组依次排列。
上述车用零部件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二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三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四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
上述车用零部件模具,优选的,所述下型腔模下设有第一下型腔组、第二下型腔组、第三下型腔组和第四下型腔组,所述第一下型腔组、第二下型腔组、第三下型腔组和第四下型腔组依次排列。
上述车用零部件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二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三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四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型腔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型腔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包括一上型腔模和面对所述上型腔模的下型腔模,所述上型腔模和所述下型腔模之间设有模腔和与所述模腔连通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还连通于一注入孔,所述上型腔模和所述下型腔模之间设有四个型腔组,所述型腔组包括四个型腔,所述型腔中设有型芯。所述注入孔位于所述上型腔模。
进一步地,所述上型腔模上设有第一上型腔组、第二上型腔组、第三上型腔组和第四上型腔组,所述第一上型腔组、第二上型腔组、第三上型腔组和第四上型腔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二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三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四上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型腔模下设有第一下型腔组、第二下型腔组、第三下型腔组和第四下型腔组,所述第一下型腔组、第二下型腔组、第三下型腔组和第四下型腔组依次排列。所述第一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二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三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所述第四下型腔组由四个支型腔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9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冷却水系统
- 下一篇:连枷胸外夹持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