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7937.0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平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寰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70 | 分类号: | B65H54/7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筒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整理设备上的部件,特别与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有关。
背景技术
倒筒是一种清理纺织过程中小卷丝的整理步骤。倒筒机是经技改的新产品,经长期运转试验,各项性能良好机体简洁,布局合理,操作简单,是化纤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需配置的一种辅机。
但是现有倒筒机上,卷绕纱线的筒管一般是在安装在卷绕辊上,倒筒完成后,操作人员卸下时,需要先抬住筒管,然后方才可以进行搬卸,所以每次都需要至少两个人协作才能完成,劳动强度大,操作极其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实现筒管装卸时托住筒管,防止掉落,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从托架中轻松取出筒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包括依据筒管弧形形状设计的弧形底托、与弧形底托垂直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弧形底托和左端面、右端面拼成一个用于置放筒管的开放式腔体,倒筒机上的筒管支承在左、右端面之间。
所述的弧形底托、左和右端面铝压铸一体成型。
所述的左端面开设有左安装孔,倒筒机的电机箱输出轴穿套安装于左安装孔。
所述的右端面开设有右安装孔,支承筒管的支座穿过右安装孔装固在右安装孔。
所述的弧形底托上开设多个底部模孔,底部模孔整齐排列成多行,每行相邻底部模孔之间的连结处为筋条,相邻两行之间的筋条位置错开。
所述的弧形底托前部的边沿离地高度低于后部的边沿离地高度。
所述的弧形底托后部的边沿为曲线,中间低,两端高;弧形底托前部的边沿离地高度低于后部的边沿最高点离地高度。
所述的弧形底托底面四个角部设置有支撑水平面的支脚。
所述的左端面上左安装孔周边和右端面上右安装孔的周边都开设有端面模孔。
所述的左端面和右端面的端面边沿线为曲线,中间部位突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现有的倒筒机上,筒管放置于弧形底托和左端面、右端面拼成的开放式腔体中,当纱线卷绕完毕后,可以直接松开右端面外的手柄,筒管直接落入弧形底托内,而无需依靠人工托住进行拆卸,然后从筒管中取出搬走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简单,简化了倒筒机完成工作后的拆卸步骤,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铝压铸一体形成,提高整个托架的支承的强度,左右两个端面各自有安装孔,不影响倒筒机原来筒管的安装工作原理。而且在托架强度保证的前提下,开设各种模孔,节省材料成本,同时还减轻托架总重量,安装维修方便。还有,底部托架的前面边沿比后部边沿水平高度要低,如此设计是为了操作人员在搬抬时,方便筒管直接从前面滚出,而又受后部高起的阻挡,防止向后滑落。本实用新型四个支脚放置稳定,工作可靠,为倒筒机上筒管的卸下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倒筒机筒管托架,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弧形底托1、左端面2、右端面3。弧形底托1、左端面2、右端面3是采用铝材一体压铸形成,具有高强度、高支承力。
弧形底托1是一个依据倒筒机上的卷绕纱线的筒管尺寸设计,其弧度与筒管的弧度相同,配套使用。在弧形底托1上开设多个底部模孔11,底部模孔11的开设是为了节省弧形底托1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加强弧形底托1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弧形底托1上设置有多排底部模孔11,底部模孔11整齐排列成多行,每行相邻底部模孔之间的连结处作为筋条12,且相邻两行之间的筋条12位置错开,提高整个弧形底托1的承重能力。
为了方便实际使用,弧形底托1前部的边沿13离地高度较低,而后部的边沿14为一曲线,中间低,两端高,其最高处离地距离大于前部边沿13的离地距离,由此弧形底托1形成一个前低后高的结构,方便筒管从前方轻松滚出,同时有效防止筒管往后部翻滚掉落。
另外在弧形底托1的底面四个角部设置有支撑水平面的支脚15,有利于平稳放置在水平面上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寰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寰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7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体校正机的柔性举升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止杂物划皮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