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版图的拓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7341.0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飞;郭海成;凌代年;邱成峰;贾洪亮;蒲卫国;黄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02 | 分类号: | H01L27/02;G11C1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ft 移位寄存器 版图 拓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FT寄存器电路,尤其是基于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的PMOS多晶硅TFT寄存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版图的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过去几年,TFT(薄膜晶体管)电路因适应时代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而被广泛研究。
制造TFT电路可以选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poly-Si TFT),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有机薄膜晶体管或单晶硅薄膜晶体管。对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有机薄膜晶体管而言,因存在某些固有缺陷造成低迁移率和高阈值电压,从而阻碍了大规模电路集成的实现。近几年也有关于在玻璃基板上尝试转移单晶硅层的报道。此外,最近一些文献也表明单晶硅薄膜晶体管(SGSi-TFT)经特殊制造工艺有可能成为大规模数字和模拟电路系统。
对TFT电路最受关注的方面是工艺变化和制造成本。为了使TFT电子元件组合成高性能电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仍然应用最广。金属诱导横向结晶(MILC)技术在实现p型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方面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然而,因多晶硅固有的晶界会对器件性能(如迁移率和均匀性)造成负面的影响,用这个简化工艺来实现高性能电路会遇到许多困难,进程也非常缓慢。
TFT移位寄存器电路是面板系统(SOP)的整合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电路。目前主要采用CMOS TFT电路,PMOS TFT电路。在现有的多晶硅工艺中,P型多晶硅器件比N型多晶硅具有较低的活化温度,受热载流子效应的影响小,因此器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且P型TFT电路的制备与CMOS TFT电路的制备相比,只需要一次P型离子注入的工序。因此,PMOS TFT电路具有较大的优势。
当前PMOS工艺以激光晶化为主,相对激光晶化,MIC(金属诱导结晶)/MILC工艺成本大大降低,但器件存在阈值电压高,亚阈值摆幅大,迁移率低等不足。
因此MIC/MILC PMOS TFT移位寄存器电路常存在以下缺点:
(1)为弥补阈值电压高,迁移率低的不足,在测试中的激励信号使用了较大的电压脉冲,但由于TFT寄生电容的影响,出现很大的噪声和延迟,导致波形失真。
(2)由于多晶硅器件的不均匀性,级联结构的电路信号畸变会被放大,最终导致电路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MIC/MILC PMOS TFT移位寄存器电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电路和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版图的拓扑结构,可优化电路拓扑结构,精简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弥补和改善器件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电路,包括5个P型晶体管,分别为晶体管P2、P5、P6、P7、P8,其中P6、P7为共源结构,P6、P7的源极均接至VDD,P6的栅极接至P7的漏极,并与P8的源极相接,P7的栅极接至P6的源极并与P5的源极相接,P5的栅极接至P2的漏极,P8的栅极与P2的栅极接至时钟信号CLK1,P5的漏极与时钟信号CLK2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FT移位寄存器电路,其用作移位寄存器的一个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FT移位寄存器电路,其中P型晶体管为PMOS多晶硅薄膜晶体管,该PMOS薄膜晶体管由金属诱导结晶技术或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FT移位寄存器版图的拓扑结构,在该拓扑结构中,诱导孔的方向垂直于晶体管的沟道方向;该拓扑结构包括多个沟道宽度相同且沟道长度相同的晶体管;多个所述晶体管级联以等效于一个大尺寸晶体管。
其中所述级联包括串联和并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FT移位寄存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场效应迁移率为65.21cm2/Vs,阈值电压为-3.5V,亚阈值摆幅为0.56V/dec。本文同时对电路进行了特别设计以提高耐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PMOS TFT扫描单元的原理图;
图2为扫描单元的时序图;
图3为移位单元的寄生电容;
图4为P5管栅压的电容馈通效应;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版图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输入信号噪声容限;
图7为扫描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7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