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施工出渣作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3057.6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民;黄永生;罗苍宁;曾祥宏;李志军;康峰;陈章林;代明建;曾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2 | 分类号: | E21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施工 作业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渣作业平台,特别是一种盾构施工出渣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在压力舱内经加水、加泡沫剂被调整成一种塑性流动状态的泥水混合物,渣土有较高的含水量,呈泥浆状。渣土的运输流程一般为:洞内经轨道运输、垂直提升至临时渣场,再经渣场装到运输车上运至弃渣场,完成出渣过程。
在从渣场装到运输车这个环节,一般使用挖掘机装运。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泥浆四处飞溅的现象,造成较大的污染,需派专人清理。装运过程耗时较长,影响出渣效率,且每次清洗消耗的人力及水很多,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渣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放料斗、承重平台、操作平台、挖掘机行走梁和支撑柱、溜槽和渣场挡墙,上料斗连接放料斗,上料斗位置靠近渣场内侧,放料斗位置位于渣场外侧,操作平台在料斗侧面,承重平台上方。
进一步的,放料斗分为两部分,包括固定的出渣通道和活动的仓门。
进一步的,挖掘机行走梁为两道,两道梁中心线距离与挖掘机履带中心线距离相同,每道梁的宽度大于履带宽度。
进一步的,仓门由液压装置收放。
改进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泥浆装运效率明显提高,且泥浆飞溅现象大大减少,每次清理花费工时、水量也相应减少,整个过程比较环保、高效。
附图说明
图1出渣平台工作流程及大样图;
图2出渣平台侧视图;
图3出渣平台正视图。
图中:1-上料斗,2-放料斗,3-承重平台,4-溜槽,5-液压装置,6-防溅布帘,7-渣场挡墙,8-挖掘机行走梁和支撑柱,9-操作平台,10-操作平台上下步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临时渣场安装专用的出渣平台,挖掘机配合。出渣平台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上料斗1,位置靠近渣场内侧;第二部分为放料斗2,位置位于渣场外侧;第三部分为承重平台3。
上料斗1为锥形结构,由10mm钢板加工。连接溜槽4,保证超出上料斗1容量的泥浆顺着坡道流回渣场,由10mm钢板加工。
放料斗2分为两部分:一为固定的出渣通道;二为活动的仓门。仓门由液压装置5收放。放料斗2由10mm钢板加工。防溅布帘6悬挂在仓门四周,防止泥浆从高处坠落时产生的溅落。
承重平台3由I25工钢加工,框架结构。高度4000mm,宽度4000mm(不包括操作平台宽度)。操作平台9在料斗侧面,承重平台3上方,安排专人在操作平台9上负责操作液压装置5收放仓门。视野较好,能对运输车、仓门的状态充分掌握,及时进行相应操作。
挖掘机行走梁和支撑柱8采用混凝土结构。行走梁为两道,两道梁中心线距离与挖掘机履带中心线距离相同,每道梁的宽度大于履带宽度,保证挖掘机在上面作业的安全和顺畅。
挖掘机从渣场内将泥浆装入上料斗1,泥浆顺斜面自动流入放料斗2装入运输车,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溅漏,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而是各个方面的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3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