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防漏射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42429.3 | 申请日: | 201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5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0 | 分类号: | B29C45/2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防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射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防漏射嘴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现有技术中的每一台注塑机上均配置有射嘴,利用射嘴对成型模具直接注入熔融塑料,现有注塑机的射嘴一般为直通式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型腔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注塑机的射嘴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该直通式的射嘴在停止注射以后,射嘴内还遗留有大量的熔融塑料,导致容易产生流延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改小喷嘴孔径的直通式射嘴,虽然该种射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流延现象,但不能完全消除,尤其对于一些流动性极佳的结晶工程塑料(如尼龙塑料),流延现象依然容易产生,从而导致塑料的浪费,还会增加成型周期,产品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防漏射嘴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直通式射嘴容易产生流延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防漏射嘴结构,包括本体、喷嘴头和顶针;该本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流道;该喷嘴头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通道,喷嘴头的后端与本体的前端连接围合形成有中转腔室,该中转腔室连通于前述流道和通道之间;该顶针可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本体和喷嘴头之间,该顶针的头部位于中转腔室中,顶针的头部呈锥形,顶针的头部尖端随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插入前述通道中将通道封堵住,且针对该顶针设置有促使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而封堵通道的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中心轴向内凹形成有定位孔,该顶针的后端位于该定位孔中,顶针沿定位孔轴向来回移动;该本体的侧面径向贯穿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该条形孔连通前述定位孔,条形孔中设置有可沿条形孔延伸方向来回活动的导杆,该导杆的两端伸出本体的侧面外,且该导杆位于顶针的后侧;前述弹簧套装于本体外,弹簧作用于导杆上促使导杆向前移动,并由该导杆作用于顶针上促使顶针轴向向前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包括有连接座和联接体,该联接体的后端与连接座的前端螺合连接固定,连接座的前后端贯穿形成第一流道,该联接体的前后端贯穿形成有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形成前述流道;前述定位孔和条形孔均设置于联接体上,该第二流道于联接体的侧缘轴向内凹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的侧面上外凸形成有凸部,该弹簧的后端抵于该凸部的前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转腔室于喷嘴头的后端面轴向内凹形成,该中转腔室呈锥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嘴头与本体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螺合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于本体和喷嘴头之间设置有可轴向来回活动的顶针,并配合利用弹簧,使得该顶针可根据中转腔室中塑胶熔料压力的大小轴向来回活动而自动打开或关闭喷嘴头的通道,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可靠地打开或关闭通道,从根本上杜绝了流延现象的产生,减少塑料浪费,还可提高塑料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通过将本体设计为由连接座与联接体分体式组合的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成型容易,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分布合理,以便于塑胶熔料推动顶针将通道打开。
三、通过将弹簧套装于本体上,利用弹簧作用于导杆上,再通过导杆推动顶针轴向向前活动,该弹簧具有足够的弹性,不容易发生弹性疲劳,使顶针保持具有轴向向前活动的趋势,以便及时快速地将通道封堵住,可靠性更高。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连接座
111、外螺纹 112、内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胶膜的结构
 - 下一篇: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