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撑式电机定子铁心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2101.1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梅;李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4 | 分类号: | B66C1/5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5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撑式 电机 定子 铁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具体为内撑式电机定子铁心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机定子铁心装配热套和转运过程中,主要使用定子铁心压圈上的螺孔利用吊钩调运。但这种方式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一是电机定子线圈形状的限制:对于定子线圈喇叭口较大的电机,即使在定子压圈上钻有吊装孔,吊钩因受线圈边延的影响也无法安装使用;二是受定子压圈结构的限制:定子压圈较薄,吊装孔强度不够,不能用于吊运整个铁心线圈装配,或者是由于结构紧凑定子压圈上无法布置吊装孔的位置;三是铁芯线圈装配结构的影响:有集电环结构的铁芯线圈吊钩受集电环干涉无法安装使用。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很多电机(如:YJ146A、YBUD160A、YBVF45等)无法应用上述方法调运、热套。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对于质量较小的电机,用白布带系住电机线圈吊起铁心线圈装配,进行热套或转运,但该方法的缺点是:靠线圈端部承载铁芯线圈重量会造成定子线圈在铁芯内的位移,同时白布带会损坏线圈端部绝缘,导致线圈的绝缘包扎移位、变形,严重时导致线圈短路,而且使用白布带热套时完全靠经验,白布带的强度无法保证,如在吊运过程中,白布带断裂,会摔坏整个铁心线圈装配,严重时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是采用将铁芯线圈装配用垫筒支撑,吊起机座套定子铁心的方式,而该方法的缺点是:机座套铁心时是否热套到位不能直观的反应,而是要通过观察机座止口与垫筒面的距离,对热套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机座套铁心时,要对线圈喇叭口做防护,若防护不好,会损坏线圈喇叭口;所以这些都无法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机定子铁心吊具在压圈上无吊装孔或无吊钩安装空间时无法使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撑式电机定子铁心吊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内撑式电机定子铁心吊具包括上铰座、固定于上铰座上表面的吊钩、位于上铰座下方的下铰座、对称铰接于上铰座四周的三个连杆组合、以及与下铰座中心孔通过螺纹活动配合的活动杆;连杆组合包括一端与上铰座铰接的连杆、一端与连杆另一端铰接的折杆、以及与折杆另一端铰接的支撑板;所有折杆的折弯处对称铰接于下铰座的四周;上铰座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L形定位板,活动杆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定位杆;活动杆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
使用时,向上提设于活动杆外侧壁上的手柄使活动杆向上运动,带动下铰座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对称铰接于上铰座四周的折杆向上移动,当活动杆顶部靠近L形定位板时,因活动杆与下铰座中心孔是螺纹活动配合故转动活动杆直到将固定于活动杆顶部的定位杆卡在对称固定于上铰座底部的两个L形定位板内,这时折杆的折弯点下端张角β最小,可以轻松地将吊具放入电机定子铁心内;接着将设于活动杆外侧壁上的手柄转动90°,使得固定于活动杆顶部的定位杆与对称固定于上铰座底部的两个L形定位板脱开,由于折杆的自重,下铰座、以及连杆组合向下运动,这时折杆的折弯点下端张角β变大,直到铰接于折杆另一端的支撑板与定子铁心内壁接触;然后天车起吊,支撑板撑紧定子铁心内壁即可将定子铁心吊起,这样在电机定子铁心压圈上无吊装孔或无吊钩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操作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解决了现有电机定子铁心吊具在无吊装孔或无吊钩安装空间无法使用的问题,可广泛适用于所有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铰座;2-吊钩;3-下铰座;4-活动杆;5-连杆;6-折杆;7-支撑板;8-定位杆;9-手柄;10-L形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内撑式电机定子铁心吊具包括上铰座1、固定于上铰座1上表面的吊钩2、位于上铰座1下方的下铰座3、对称铰接于上铰座1四周的三个连杆组合、以及与下铰座3中心通过螺纹活动配合的活动杆4;连杆组合包括一端与上铰座铰接的连杆5、一端与连杆5另一端铰接的折杆6、以及与折杆6另一端铰接的支撑板7;所有折杆6的折弯处对称铰接于下铰座3的四周;上铰座1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L形定位板10,活动杆4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定位杆8;活动杆4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加压碳化塔
- 下一篇:一种杜美丝线材放卸张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