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0720.7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政;姚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池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应用于电池模组的电池结构,其是在不影响电池芯本身的(安全设计)结构之下,新增一个共用结构(导电片),利用共用结构(将导电片延伸)使得多个电池芯并联成为一个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脑、通讯电子产品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而其外形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轻,因此,高容量、小尺寸的电池产品受到欢迎。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其具有容量大、能量密度高、电压高等特点,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在面临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及趋势下,人们纷纷提出,要在能源消耗最大的交通工具上,进行技术革命,并开始寻找,今后能够在交通工具上广泛利用,得来方便廉价,又不污染或较少污染环境的,新的能源和系统,几乎所有国家均已意识到,未来交通能源的使用型态势必需要转型。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等交通产品不断的关注,蓄电池已成为电动交通产品发展道路上的瓶颈;其中,最大的瓶颈是在电池,电池的蓄电量以及充、放电速度都是影响商品成熟的关键。关于蓄电量,组合多个电池成为一个电池模组是目前的理想方案,但组合多个电池虽可增加电量,其目前组合方式为利用镍片焊接固定方式,其无法替换部分老化的电池,无法减少更新电池的购买费用。
再者基于安全考量,现有的电池芯结构须因应于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气体可从排气孔将气体释放(泄压)。
唯目前的电池模组先前技术并未考虑到上述问题,如中国台湾专利M402221号,「电动车用之充电电池组」来说,虽以箱体、上盖、下盖及多个充电电池构成一个电池模组,但该专利同样未考虑到电池芯的泄压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其在不影响电池芯本身的(安全设计)结构之下,新增一个共用结构(导电片),利用共用结构(将导电片延伸)使得多个电池芯并联成为一个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其是于共用结构中的绝缘层、限位层及第一导电部之间形成排气通道,且排气孔、排气通道与骑缝孔具有连通关系,电池芯透过排气孔排放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并从骑缝孔释放于空气中,由于排气通道的设计,共用结构可以在不影响电池芯本身的(安全设计)结构之下,让电池芯内部(气体)压力得以从电池芯内部向电池芯外部释放气体,气体通过排气通道,从骑缝孔释放于空气中。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池芯及共用结构。共用结构又包括绝缘层、限位层、导电片及电性连接元件。电池芯一端的表面包含第一导电部、绝缘部及第二导电部,电池芯一端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导电部,多个排气孔环设于第一导电部周缘,且绝缘部位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
绝缘层具有第一穿孔,绝缘层的第一表面与绝缘部及第二导电部连接,且第一穿孔的孔径范围介于第一导电部与绝缘部之间。
限位层包含第二穿孔及多个骑缝孔,限位层的第一表面与绝缘层的第二表面及第一导电部连接。第二穿孔贯穿限位层,第二穿孔的孔径范围小于第一导电部,且第二穿孔使得一小部分的第一导电部外露作为接触部。多个骑缝孔贯穿限位层,每一骑缝孔的一端与第二穿孔连通,每一骑缝孔的另一端必须超过第一导电部的范围,其中绝缘层、限位层及第一导电部之间形成排气通道,且排气孔、排气通道与骑缝孔具有连通关系。
一导电片,与该限位层的第二表面连接,该导电片上设有一组缺口,且该组缺口使得部分的该等骑缝孔外露于空气中;
一电性连接元件,位于该接触部及该导电片之间,该电性连接元件使得该导电片与该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绝缘层与该限位层为一体。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限位层与该导电片为一体。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绝缘层为软性绝缘胶层。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该软性绝缘胶层为硅胶层或橡胶层。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绝缘层的第一表面与该绝缘部及该第二导电部的连接方式为压合、射出或黏着。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限位层为绝缘片或金属片。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部为正极,该第二导电部为负极。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第一导电部位于该电池芯一端的表面的中心处,该第二导电部位于该电池芯一端的表面的边缘处。
如上所述的电池结构,其中该第一穿孔位于该绝缘层的中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0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结构及其制法
- 下一篇:一种InP薄膜复合衬底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