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0129.1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邹礼生;蔡文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4 | 分类号: | F04D9/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真空泵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抽取液体的自吸式离心泵,特别是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
背景技术
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是一种将液环真空泵与离心泵结合成一体的自吸式离心泵。这种自吸式离心泵在抽取液位低于泵体高度的液体时,可利用自带的液环真空泵抽取离心泵入口管段内的空气,使泵送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自行上升进入离心泵,完成自吸过程。
然而,现有的这种自吸式离心泵存在以下缺陷:1、虽然液环真空泵的泵体和离心泵的蜗壳安装在同一机座上,而且液环真空泵的叶轮与离心泵的叶轮安装在同一根转轴上,但是液环真空泵的泵体与离心泵的蜗壳仍然是各自独立的,在液环真空泵的泵体与转轴之间、液环真空泵的泵体前盖与转轴之间、离心泵的蜗壳与转轴之间必须分别设置旋转轴封,总共三道旋转轴封,密封结构复杂,故障率高;2、为了在自吸阶段完成后切断液环真空泵与离心泵之间的连通关系,必须在液环真空泵的吸入口与离心泵之间设置电磁开关阀,由此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3、没有专门的真空调节装置,在自吸阶段完成后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液环真空泵会产生过高的真空度,由此不仅会产生啸叫声,还会使液环真空泵长期运行在高功耗状态,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稳定快速地完成自吸阶段的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包括液环真空泵的泵体和离心泵的蜗壳,液环真空泵的泵体和离心泵的蜗壳安装在同一机座上,液环真空泵的泵体内的真空泵叶轮与离心泵的蜗壳内的离心泵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离心泵叶轮具有前叶片和背叶片,液环真空泵的泵体与离心泵的蜗壳共享同一件泵盖,该共享的泵盖既是液环真空泵的泵体的前盖,同时也是离心泵的蜗壳的后盖,液环真空泵的工作吸气口设在该共享的泵盖上的靠近转轴的低压区域,液环真空泵的泵体设有调节吸气口,该调节吸气口连接有真空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液环真空泵的泵体与离心泵的蜗壳共享同一件泵盖,而且液环真空泵的工作吸气口设在该共享的泵盖上,因此只需在液环真空泵的泵体与转轴之间设置一道旋转轴封就能满足密封要,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降低了故障率;2、在液环真空泵与离心泵之间不需要设置电磁开关阀,简化了控制系统;3、液环真空泵连接有真空调节阀,可避免液环真空泵产生过高的真空度,杜绝了啸叫声,降低了液环真空泵的运行功耗,具有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B-B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置液环真空泵的自吸式离心泵,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和离心泵的蜗壳2,两者安装在同一机座上,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真空泵叶轮3与离心泵的蜗壳2内的离心泵叶轮4固定在同一根转轴5上。离心泵叶轮4具有前叶片4a和背叶片4b。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与离心泵的蜗壳2共享同一件泵盖6,该共享的泵盖6既是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的前盖,同时也是离心泵的蜗壳2的后盖。液环真空泵的工作吸气口7设在该共享的泵盖6上的靠近转轴5的低压区域。由于用作共享的泵盖6与转轴5之间无需设置旋转轴封,因此整台自吸泵只需在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与转轴5之间设置一道旋转轴封12就能满足密封要。
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设有调节吸气口8,该调节吸气口8连接有真空调节阀9。真空调节阀9的作用是,当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真空度超过一定界限时,真空调节阀9打开,使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上的调节吸气口8与大气连通,当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真空度降低至合理值时,真空调节阀9关闭,切断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上的调节吸气口8与大气的连通,如此循环控制,使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真空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液环真空泵因产生过高的真空度而发出啸叫声,同时降低了液环真空泵的运行功耗。为便于操作员随时掌握液环真空泵的真空度,真空调节阀9连接有真空压力表10。
作为最简单的方案,真空调节阀9可采用市售的手动球阀,依靠人工控制。但是作为最佳方案,真空调节阀9应采用专利号为200920058141.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真空调节阀,该专利公开的真空调节阀不但能够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避免依靠人工控制的麻烦,而且在泵停机时可阻止离心泵的蜗壳2内的残留液体和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密封液体经真空调节阀9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启动泵之前,关闭离心泵的出口阀门,使离心泵的蜗壳2处于密封状态,然后开启液环真空泵的密封液系统,启动泵组,真空泵叶轮3与离心泵叶轮4一起高速旋转,真空泵叶轮3通过工作吸气口7抽取离心泵的蜗壳2内的空气以及离心泵的入口管段内的空气,抽取的空气经液环真空泵的排气口11排出,泵送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自行沿着离心泵的入口管段上升进入离心泵的蜗壳2,随着泵送的液体不断进入离心泵的蜗壳2内,离心泵的出口压力不断升高直至达到或接近离心泵的工作压力,至此完成自吸过程,自吸过程的时间长短视吸程与管路大小而定,一般为几十秒到一分多钟;接着打开离心泵的出口阀门,并调节到离心泵的运行点,离心泵开始正常工作;由于液环真空泵的工作吸气口7设在靠近转轴5的低压区域,因此当离心泵正常工作后,在离心泵叶轮4的背叶片4b的强大离心力作用下,蜗壳2内的靠近液环真空泵的工作吸气口7的液体大多数不会通过工作吸气口7进入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少量通过工作吸气口7进入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液体可从液环真空泵的排气口11排出,排气口11可连接导管13,以便于将排出的液体引导到既定的地方;当离心泵的蜗壳2内充满泵送的液体后,液环真空泵已无气体可抽,随着真空泵叶轮3的继续运转,液环真空泵的泵体1内的真空度会持续升高,当真空度超过设定值时(真空度的设定值根据吸程而定,以满足自吸要求为准),真空调节阀9的阀门会自动打开(如果是手动球阀则需要通过人工打开),让外界空气经过调节吸气口8进入泵体1内,以此平衡真空度,保证液环真空泵平稳无噪音、高效率运行;如果泵送的液体含有部分气体,此部分气体会被液环真空泵抽走,达到稳定泵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安德里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0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