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40122.X | 申请日: | 201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卢秋红;卢飞宏;张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6K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陈志良 |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目标 识别 技术 家用 移动 安保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机器人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 框架、行走系统、成像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目标识别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机器人的底盘和壳体,是其他部件的支撑,其他子系统安装于其上;
所述行走系统为轮式机构,采用差动驱动方式,安装于机器人所述壳体内,固定于所述底盘上;
所述成像系统装在机器人所述壳体的上部或前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及控制软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机器人腔体内,固定于机器人的底盘及壳体上;所述控制软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CPU内;
所述传感器系统包含多种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构成的腔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底盘和所述壳体之上;
所述无线网络系统安装于机器人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构成的腔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固定于所述壳体之上;
所述目标识别系统安装于机器人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构成的腔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固定于所述壳体之上;
所述通信系统安装于机器人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构成的腔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固定于所述壳体之上;
所述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可充电电池、自动充电机构、充电器、电源管理电路及软件;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在机器人的腔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所述自动充电机构安装在机器人外壳上;所述充电器独立于机器人之外,与机器人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联系;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及软件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一个微型摄像头、两个微型电机构成的可控两自由度旋转云台机构、智能感光及灯光系统;所述微型摄像头采用CCD或者CMOS摄像头;所述云台机构包括两个电机及相应的传动机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旋转;所述智能感光及灯光系统包括感光器件及电路、LED机器开关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系统安装在机器人的壳体周围和底盘上,包括底盘上的防跌传感器、悬空传感器、装在外壳上的避障传感器、碰撞环、烟雾传感器、人体热释电传感器、拾音器;所述防跌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底盘的前后位置,所述轮子悬空传感器安装在轮子上,所述避障传感器装在机器人外壳的周围,采用红外或者超声传感器,所述碰撞环装在机器人外壳的前部,所述烟雾传感器装在机器人外壳上,所述人体热释电传感器装在机器人的外壳上,所述拾音器固定于机器人的外壳的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系统安装于机器人的壳体内,采用ZigBee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其他设备为同类型的机器人或带有无线网络的家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识别系统采用RF或其他技术,识别固定于特定位置的标签或其他类型的标识物,并控制成像系统对特定区域进行拍照。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目标识别技术的家用移动安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采用GSM、GPRS、CDMA等无线通信器件,装于机器人的腔体内,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与绑定的手机号码进行短信联系,发送和接受消息;还与装有专用接口的电脑通信,将图像等信息发送到电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01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宾馆客房用水电计费器
- 下一篇:用于农残速测仪的取样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