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便有效无接触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8977.9 | 申请日: | 201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意立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有效 接触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机械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其中一种简便有效无接触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通用机械密封技术领域中,静密封容易解决,但动密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法。无论是采用传统的填料密封还是橡胶密封,以及被广泛应用的骨架唇型密封圈,长时间工作下来,都不可避免地因密封部位的接触磨损导致轴承支撑箱体内部的润滑油泄漏,而目前公知的迷宫密封的结构都过于复杂且效果不尽理想,机械密封更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也是要被磨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备在长时间工作无磨损、不泄漏,且没有任何固体硬性接触的一种简便有效无接触密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简便有效无接触密封结构,主轴通过一对滚动轴承支撑,安装在支撑箱体的主轴线孔中,主轴线孔的两端面上至少一侧是盖有通孔侧端盖,工作件通过键与主轴紧密配合,通孔侧端盖和盲孔侧端盖分别至少用三颗以上螺钉固定在支撑箱体的主轴线孔的两端面上,所述的通孔侧端盖的内圆周曲面上设置有至少一道梯形捕捉槽,在梯形捕捉槽朝下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回流孔,且梯形捕捉槽的截面呈现梯形,梯形上口宽W在3到9毫米之间,优选为6毫米;梯形斜边与主轴轴线的夹角k在30度到60度之间,优选为45度;梯形底边与内圆周曲面的单侧尺寸e在1到3毫米之间,优选为2毫米。内圆周曲面与主轴的无接触密封部位的直径尺寸D的单侧间隙f在0.1到0.2毫米之间,优选为0.15毫米;回流孔的最低位置高出润滑油工作高度线,润滑油高度标尺的中位线与润滑油工作高度线持平。
本实用新型只有通孔侧端盖的内圆周曲面与主轴之间采取动密封,其他部位均为静密封。主轴旋转时通过键带动工作件作高速旋转,工作件的外缘部位浸没在润滑油工作高度线以下,导致支撑箱体内部的润滑油被飞溅到支撑箱体内部的各个部位,上述结构确保所有飞溅粘附在主轴上的润滑油流经梯形捕捉槽时,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粘附在主轴上的润滑油沿着梯形斜边流向梯形底边,通过回流孔流回到轴承支撑箱体内部,实现了长时间工作无磨损、不泄漏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凭借其简洁独特的结构消除了现有轴承支撑箱体旋转轴密封的老大难问题,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支撑箱体旋转轴密封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无接触密封部位31的放大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简便有效无接触密封结构,主轴1通过一对滚动轴承5支撑,安装在支撑箱体4中,支撑箱体4的主轴线孔44的两端面上一侧是盖有通孔侧端盖3,另一侧是盲孔侧端盖8,工作件7通过键11与主轴1紧密配合,通孔侧端盖3和盲孔侧端盖8分别用四颗以上螺钉38固定在支撑箱体4的主轴线孔44的两端面上,所述的通孔侧端盖3的内圆周曲面38上设置有两道梯形捕捉槽32,在梯形捕捉槽32朝下部位设置有一个回流孔33,且梯形捕捉槽32的截面呈现梯形,梯形上口宽W为6毫米;梯形斜边35与主轴1轴线的夹角k为45度;梯形底边34与内圆周曲面38的单侧尺寸e为2毫米。内圆周曲面38与主轴1的无接触密封部位直径尺寸D的单侧间隙f为0.15毫米,上述结构保使得所有飞溅粘附在主轴1上的润滑油也旋转着沿着梯形斜边35流向梯形底边34,通过回流孔33流回到轴承支撑箱体内部。回流孔33的最低位置高出润滑油工作高度线5毫米。支撑箱体4上还有加油孔旋塞6、加油孔旋塞6带有通气孔,安装底座9和放油孔堵塞10以及在合适高度上安装润滑油高度标尺12,润滑油高度标尺12的中位线与润滑油工作高度线持平。
开始工作时,外力通过平键2驱动主轴1旋转,继而通过键11驱动工作件7旋转。动工作件7高速旋转,工作件7的外缘部位浸没在润滑油工作高度线至下,使得支撑箱体4内部的润滑油飞溅到支撑箱体内部的各个部位。由于加油孔旋塞6带有通气孔,确保了到轴承支撑箱体内部气压与外部相等,回流孔33的最低处也高于润滑油工作高度标尺中位线12,即润滑油工作高度线,当飞溅粘附在主轴1上的润滑油流经梯形捕捉槽32时,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梯形斜边35流向梯形底边34,通过回流孔33流回到轴承支撑箱体内部,实现了长时间工作无磨损、不泄漏的功效。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案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意立,未经张意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加热水龙头装置
- 下一篇:跌倒检测装置及乘客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