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状泡孔结构的扬声器振膜的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8282.0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彪;耿云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春彪;耿云瑶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600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状 结构 扬声器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与音响的零部件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指一种扬声器振膜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的扬声器和音响产品仍然采用锥形振膜的结构方式,需要多个扬声器或音响组合使用达到全频带、高保真的回放效果,电声转换效率低,体积庞大笨重;难以满足轻量、便携、节能等发展要求。振膜的材料主要是纸盆、塑料、复合纤维材料以及铝、钛等合金。其中,纸盆材料最为成熟,应用广泛,音效优异,但耐候性较差,易于受潮;塑料材料以聚丙烯PP材料应用最广泛,多用于中低端产品;复合纤维材料可以提升扬声器的音质,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铝、钛以及新兴的铍、镁等金属振膜具有优异的高音效果,但低频响应不佳;并且钛、铍、镁等材料制作的振膜成本昂贵,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状泡孔结构的扬声器振膜的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体积大笨重、工艺复杂、低频响应不佳、成本昂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成型室的左下方连接有出口截止阀,出口截止阀外连接一组轧辊,成型室内上方有成型室上侧面,执行机构与成型室上侧面固定连接,成型室下侧面安装有温度控制机构,成型室右侧面连接有超临界气体发生器,出口截止阀、执行机构、超临界气体发生器、成型室的超临界气体发生器接口分别与计算机连接,成型室内部安装有搅拌叶片,高频脉冲振动发生器与成型室内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适合以高分子树脂材料为基体的振膜的材料的制造,通过成型室内部容积急速增大,混合流体承受的外部压力迅速下降,从而诱发混合流体内部的气核长大、形成均匀分布在整个制品截面的封闭形蜂窝状气体泡孔。使扬声器振膜材料具有厚度超薄、比刚度高、质量轻的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型室3的左下方连接有出口截止阀1,出口截止阀11外连接一组轧辊12,成型室3内上方有成型室上侧面4,执行机构5与成型室上侧面4固定连接,成型室3下侧面安装有温度控制机构6,成型室3右侧面连接有超临界气体发生器7,出口截止阀11、执行机构5、超临界气体发生器7、成型室的超临界气体发生器接口分别与计算机8连接,成型室3内部安装有搅拌叶片9,高频脉冲振动发生器10与成型室3内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高分子树脂材料由料斗放入制备装置的成型室3。成型室的上侧面4可以由执行结构5完成上下移动,并且在成型室的下侧面安装有温度控制机构6,用于对成型室内的高分子树脂材料进行加热,达到熔融状态。成型室右侧面连接有超临界气体发生器7,超临界气体的工作参数如注射时间、注射压力、注射流量等由计算机8控制;成型室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9,并设置有高频脉冲振动发生器10,在高频脉冲振动和搅拌叶片共同作用下,将熔体和超临界气体充分快速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流体。混合流体达到均匀混合后,成型室的上侧面4在执行机构5的作用下迅速向上移动,使成型室内部容积急速增大,混合流体承受的外部压力迅速下降,从而诱发混合流体内部的气核长大形成均匀分布在整个制品截面的封闭形蜂窝状气体泡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春彪;耿云瑶,未经马春彪;耿云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火工品的拆装工具
- 下一篇:一种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