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式声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8251.5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委;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政委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声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响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电式声响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压电式声响器包括一端带有开口且另一端带有通孔的外壳、压电片、印制板和两个引脚,所述的压电片固定在外壳内,所述的印制板固定在外壳开口处且位于压电片外,两根引脚固定在印制板外表面,两根引脚的固定端通过导线连接压电片的正负极。压电片和通孔之间形成前音腔,压电片和印制板之间形成后音腔。目前的该压电式声响器外壳呈圆柱形,在将该声响器安装在其他产品上时,很难对其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中定位的压电式声响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电式声响器,它包括一端带有圆柱孔且另一端的底盖上带有通孔的外壳、压电片、印制板和两引脚,所述的圆柱孔内壁设有一用于支撑压电片的台阶,两根引脚固定在印制板外表面,两根引脚通过导线连接压电片的正负极;压电片与底盖之间形成前音腔,压电片与印制板之间形成后音腔,外壳呈四方形。
所述的圆柱孔开口边缘与外壳的内四角之间就形成了四个用于支撑印制板的残余角块,至少一残余角块设置成角空腔,所述的角空腔与后音腔相连通。
所述的角空腔为两个,呈对角设置。
剩下的两残余角块上均设有一个沉孔。
所述的两角空腔处均设有一上表面与残余角块上表面呈同一平面的用于支撑印制板的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压电式声响器,将外壳设计成方形,使用安装过程中,便于定位。
作为改进,所述的两角空腔处均设有一上表面与残余角块上表面 呈同一平面的用于支撑印制板的支撑块,便于更好地支撑印制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电式声响器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电式声响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俯视图。
图中,1.外壳,1-1.圆柱孔,1-2.通孔,1-3.残余角块,1-31.沉孔,1-4.角空腔,1-41.支撑块,2.压电片,3.印制板, 4.引脚,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压电式声响器,它包括一端带有圆柱孔1-1且另一端的底盖上带有通孔1-2的外壳1、压电片2、印制板3和两引脚4,所述的圆柱孔1-1内壁设有一用于支撑压电片2的台阶,两根引脚4固定在印制板3外表面,两根引脚4通过导线5连接压电片2的正负极;压电片2与底盖之间形成前音腔,压电片2与印制板3之间形成后音腔,外壳1呈四方形。
圆柱孔1-1开口边缘与外壳1的内四角之间就形成了四个用于支撑印制板3的残余角块1-3,至少一残余角块1-3设置成角空腔1-4,所述的角空腔1-4与后音腔相连通。
剩下的角空腔1-4为两个,呈对角设置。
所述的两残余角块1-3上均设有一个沉孔1-31。
所述的两角空腔1-4处均设有一上表面与残余角块1-3上表面呈同一平面的用于支撑印制板3的支撑块1-41。
本实用新型的压电片2和外壳1之间采用硅胶粘接,胶水加到残余角块1-3的沉孔1-31中,一般压电片2都为压电陶瓷片。
本实用新型直接将印制板3当成现有技术的顶盖了。引脚4与印制板3之间采用铆压技术进行铆压合成一个整体,引脚4固定端与压电片2之间通过导线5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政委,未经杨政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式放电线圈
- 下一篇:生物教学用水螅外部形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