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水龙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8104.8 | 申请日: | 201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1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何祺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祺晃 |
| 主分类号: | F16K11/10 | 分类号: | F16K11/10;F16K51/00;F16K47/02;B05B7/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 地址: | 5293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时人们使用的水龙头有单把摇摆式冷热水龙头、快开式单冷水龙头、慢开单冷水龙头和双开关冷热水龙头。其中,单把摇摆式冷热水龙头、快开式单冷水龙头在使用上一拨就可以得到自来水,但往往一拨就是最大出水量,用来洗手是非常浪费,水压高的还容易溅到周围都湿,当开了水再慢慢调整水流,不但使用上不便,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 慢开单冷水龙头和双开关冷热水龙头,虽然可以慢慢调节水流,但用起来不方便,特别是双开关冷热水龙头,两个开关,一个开冷水,一个开热水要得到合适的水温和合适的流量,也需要花费相当部分时间去调整,在此过程中也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节水生活方式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水龙头,能够有效节约用水,利于推广节水的生活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下部设置有进水流道,龙头主体上安装有控制阀芯和最大流量设定阀芯,龙头主体上设置有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中安装有混气节水装置,混气节水装置包括通水管体,通水管体内设置有进气头,进气头一端开有方向与通水管体轴向一致的出气孔,另一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头与通水管体内壁之间具有水流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水管体外设置有进气环,所述出水流道由上、下流道组成,该进气环位于上、下流道之间,所述混气节水装置置于上流道内,通水管体与上流道内壁之间具有连通进气孔与进气环的气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水管体上部设置有水气混合消声管,该水气混合消声管为锥状,其管径朝出水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气孔上设置有单向阀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最大流量设定阀芯设置在出水流道上。或者,所述最大流量设定阀芯设置在进水流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节水龙头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水龙头工作前,根据场所的不同设定最大水流量,以减少过猛的水流造成的不便和浪费。在龙头工作时,水流从进气头侧面的水流通道通过,其流动截面积减小,流速增大,通过进气头后在进气头的出气孔附近形成负压,使得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头进入通水管体中与水混合,气水混合后流出的水带有水泡,水泡能延长水在清洗物的时间,因而可以节省大量干净的自来水,利于推广节水的生活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混气节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混气节水装置的花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龙头主体1下部设置有进水流道2,龙头主体1上安装有控制阀芯3和最大流量设定阀芯8,龙头主体1上设置有出水流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流道4中安装有混气节水装置5,混气节水装置5包括通水管体51,通水管体51内设置有进气头52,进气头52一端开有方向与通水管体51轴向一致的出气孔53,另一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进气孔54,所述进气头52与通水管体51内壁之间具有水流通道6。所述最大流量设定阀芯8设置在出水流道4上。这种节水龙头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水龙头工作前,根据场所的不同设定最大水流量,以减少过猛的水流造成的不便和浪费。在龙头工作时,水流从进气头侧面的水流通道通过,其流动截面积减小,流速增大,通过进气头后在进气头的出气孔附近形成负压,使得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头进入通水管体中与水混合,气水混合后流出的水带有水泡,水泡能延长水在清洗物的时间,因而可以节省大量干净的自来水,利于推广节水的生活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水管体51外设置有进气环55,所述出水流道4由上、下流道41、42组成,该进气环55位于上、下流道41、42之间,所述混气节水装置5置于上流道41内,通水管体51与上流道41内壁之间具有连通进气孔54与进气环55的气道7。外界空气从进气环55进入气道7,经过气道缓冲后经过进气孔54进入进气头52,因此起到消声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祺晃,未经何祺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8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轴式混水阀
- 下一篇:磨盘式物料输送双板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