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口自脱落的开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7302.2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4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开模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注塑成型制造塑胶产品的过程中,产品的退模通常是靠顶针板推动顶针,继而由顶针将产品从模具的型芯中推出。然而,对于许多本身体积很小的产品,继续依靠顶针推出成品已显得比较难于实现,甚至造成胶口歪斜地断裂而使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注塑模具在开模部分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胶口自脱落的开模结构,解决小型注塑成品件退模易损或报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胶口自脱落的开模结构,基于注塑模具的前模和后模而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设有在前模中具第一行程的第一镶件,且第一镶件朝向后模的端部设有一倒角形的圆形梯台,所述后模设有注塑用的流道凹槽、产品型腔及在后模中具第二行程的第二镶件,其中所述第二行程大于第一行程,且第一镶件的圆形梯台与流道的结合力P1、脱胶力P2及第二镶件与流道的结合力P3之间满足P2<P1<P3。
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的应用实施,较之于现有技术其显著的优点为:利用前模与后模的开模力对流道施加作用,能在带出流道的同时实现成型产品与流道的自动胶口脱落,以两板式的开模结构,简化了注塑生产的模具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胶口自脱落的开模结构在前、后模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所示可见:该前模3设有在前模中具第一行程H1的第一镶件1,且第一镶件朝向后模的端部设有一倒角形的圆形梯台11,而后模4设有注塑用的流道凹槽、产品型腔及在后模中具第二行程H2的第二镶件2,其中第一镶件的圆形梯台11与流道的结合力P1、胶口的脱胶力P2及第二镶件与流道的结合力P3之间满足P2<P1<P3。其实现方式主要依据注塑件本身材质所决定的胶口脱落所需力度并对圆形梯台的梯度进行调试,以符合以上力度大小关系。从图示还可以看到,上述第二行程H2大于第一行程H1,这也是实现上述力度大小关系的关键所在,通过前模或后模在镶件通道上的结构改进,进一步规范了镶件的滑动行程和在必要时产生一定强度的结合力。
从开模的过程来看:当驱动前模3与后模4分离时,利用开模力先由前模带动第一镶件在结合力P1的作用下将流道从后模中带出,并且在带出的过程中与成型产品5的胶口自动脱落;此时第二镶件2为连同流道一并顺着前模3运动的,直至第二镶件2经第二形成H2后被后模卡止,此时基于上述力度大小关系,在前模继续开启的状态下,第二镶件2便自动将流道从第一镶件的圆形梯台11中拉出,为后续的取流道及成品提供了便利。
通过以上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的应用实施,利用前模与后模的开模力对流道施加作用,能在带出流道的同时实现成型产品与流道的自动胶口脱落,以两板式的开模结构,简化了注塑生产的模具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协利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7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风晒被夹
- 下一篇:一种玻璃磨圆边机的磨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