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无接点充电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6153.8 | 申请日: | 201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嵩峯;黄荣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嵩峯;黄荣彦 |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H01M2/02;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接点 充电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尤指一种兼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近年逐渐兴起锂电池或磷酸锂铁电池等电池种类的应用,不过,镍氢、干或碱性电池仍为目前市面上电器装置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种类。其中,大多电器装置多使用1、2、3或4号(台湾规格)的干或碱性电池。
由于一般干或碱性电池电力消失殆尽后即无法再继续使用,乃有业者开发出外型如同1、2、3或4号(台湾规格)的镍氢充电电池,及供充电电池充电用的充电座,当充电电池使用后电力消逝,可将其塞入充电座的充电槽内,利用充电座连接市电的方式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虽然前述充电电池目前已广泛使用,不过,其需先从电器装置将电池拔出后再塞入充电座的充电槽内,且不可将其极性(正、负极)弄颠倒,才可顺利地充电,使用上仍稍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便利性与实用性的无线无接点充电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无接点充电电池,它包含有:
一外壳,包含一壳体,其呈圆筒状,是可透光材质,一正极端子与一负极端子设于该壳体二端;
一用以蓄存电力的蓄电体,设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该负极端子;
一控制单元,设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该正极端子与该蓄电体;
一用以无接点接收通过无线传输的电力的无线接收单元,设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该控制单元与该蓄电体,及
一灯具,设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该控制单元与该蓄电体,可受该控制单元控制而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进而显示该蓄电体的蓄电状态。
所述外壳为常见电池型式。
所述壳体是半透明材质。
所述壳体是半透明塑胶材质。
所述蓄电体是镍氢电池。
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电路板及设于该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
所述灯具是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无线无接点充电的设计,在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同时,能适用于多种电池型号,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无接点充电电池10,包含有一外壳12、一蓄电体13、一控制单元14、一无线接收单元15与一灯具16。
该外壳12,概呈现有1、2、3或4号(台湾规格)电池的形式,包含一壳体22及设于壳体二端的一正极端子24与一负极端子26。该壳体22概呈圆筒状,是透明塑胶材质而可供光线穿透。
该蓄电体13,是镍氢电池,设置于该壳体22内,并对应电连接该负极端子26,用以可蓄存电力。
该控制单元14,设于该壳体22内并电连接正极端子24与蓄电体13,是包含电路板28及设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
该无线接收单元15,是现有无线充电构件的无接点接收端,设置于该控制单元14的电路板28一侧并电连接控制电路,用以可接收通过无线无接点传输的电力。
该灯具16,是LED灯,设置于该控制单元14的电路板28另一侧并电连接控制电路,其可受控制单元14控制而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通过上述各该构件的配合,该控制单元14可将无线接收单元15无接点接收的电力传输至蓄电体13储存,并控制该灯具16的明亮及灯光颜色。
藉此,本实用新型无线无接点充电电池10的使用方式及特色、功效如下:
如图3所示,欲将该无线充电电池10充电时,可将其直接摆置于一无线充电座30上,则该无线充电座30即可产生充电的磁场,位于磁场范围内的该无线接收单元15即可接收电力,并将电力无接点传输至该蓄电体13储存,即可对该无线充电电池10进行无线充电。此时,该灯具16是显示电力未饱和的灯光颜色(如红色)。
而当该无线充电电池10充电完成时,该灯具16可显示电力饱和的灯光颜色(如黄色)。使用者即可将该无线充电电池10应用于传统须使用1、2、3或4号(台湾规格)电池的电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嵩峯;黄荣彦,未经王嵩峯;黄荣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