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幅摄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6097.8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7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秦君军;白永林;白晓红;赵军平;刘百玉;王博;杨文正;缑永胜;欧阳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39/00 | 分类号: | G03B39/00;G03B1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摄影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幅摄像机构。
背景技术
老式分幅相机一般采用分体结构,电路和控制部分做在一个箱体内,分幅变像管单独做成一个部件,使用时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配合使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使用不方便,且不是一个整体,无法满足高性能设备的使用要求,不能实现整体密封。
为了满足高性能设备的要求,现有技术采用了一种长度一样的方箱体,上盖开口,加密封圈。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开口大,装卸零件方便,缺点是密封面太长,不易实现密封,并且方形箱体,机械加工也有一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幅摄像机构,主要解决了现有分幅摄像机构不易密封,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分幅摄像机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分幅相管、CCD、电源与控制机构、传感机构,和圆柱形机构,圆柱形机构包括支架和柱形套筒,柱形套筒的内径与支架的外径相适配,柱形套筒套接在支架上;所述分幅相机、CCD、电源与控制机构和传感机构设置于圆柱形机构的支架内。
上述支架包括前面板、连接杆、移动连接杆、转接板、第一串接杆、第一串接板、第二串接杆、第二串接板和后面板;柱形套筒一端与前面板连接,另一端与后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和转接板一侧通过至少三根连接杆连接,分幅相机一端与前面板连接,侧壁与连接杆连接;转接板另一侧通过至少三根移动连接杆与第一串接板一侧连接,CCD一端与转接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串接板连接;第一串接板另一侧通过至少三根第一串接杆与第二串接板一侧连接,电源与控制机构一端与第一串接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串接板连接;第二串接板另一侧通过至少三根第二串接杆与后面板连接,传感机构一端与第二串接板连 接,另一端与后面板连接;所述移动连接杆的数量,第一串接杆的数量,第二串接杆的数量相等;所述转接板、第一串接板和第二串接板的外径和柱形套筒的内径相适配。
上述转接板与第一串接板之间设置的移动连接杆一端设置有调节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头,调节杆的外径小于连接杆的外径,第一插接头的外径与移动连接杆外径相同;调节杆一段穿过转接板上设置的连接孔并固定在转接板上,第一插接头整体穿过第一串接板;第一串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头,第一插接座与第一插接头相适配;第二串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座,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装置,第二插接座与第二插接头相适配,固定连接装置与后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连接杆的外径、第一串接杆的外径、第二串接杆的外径均相等。
上述转接板、第一串接板和第二串接板的外侧面圆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凸起,弹性凸起凸出转接板、第一串接板和第二串接板的外侧面圆周的高度为0.5~5mm,弹性凸起为聚四氟乙烯块或橡胶块。
上述柱形套筒一端与前面板之间设置有胶圈密封法兰,另一端与后面板之间设置有胶圈密封法兰。
上述移动连接杆的数量,第一串接杆的数量,第二串接杆的数量均为4个,且平均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幅摄像机构密封长度小,易于实现真空密封,漏率小,所有内部单元固定在其上形成整体,方便装入;分幅相管与CCD连接部分设计为刚性支撑,其余部分具有适当柔性,以方便整体插入;占用内部空间小,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套筒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套筒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如图1、图2所示:
该分幅摄像机构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分幅相管2、CCD3、电源与控制机构4、 传感机构5和圆柱形机构1,圆柱形机构1包括支架和柱形套筒,柱形套筒的内径与支架的外径相适配,柱形套筒套接在支架上;分幅相管2、CCD3、电源与控制机构4和传感机构5设置于圆柱形机构1的支架内。
支架包括前面板11、连接杆12、转接板13、移动连接杆14、第一串接杆16、第一串接板15、第二串接杆18、第二串接板17和后面板19,柱形套筒一端与前面板11连接,另一端与后面板1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6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煮粥煮饭一体锅
- 下一篇:一种一比一客制商标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