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路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5080.0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松;杨玉蓉;黄远方;周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 |
主分类号: | F17D1/20 | 分类号: | F17D1/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路 整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路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水路装置,它包括一本体和一过滤部件,所述本体包括一套体,所述过滤部件装设在套体内。所述水流通过过滤部件过滤后直接通过套体向下流出,流出的水流速度快,水花硬,用水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整流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水路装置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路整流装置,它包括一本体(10)、一分流器(30)、一减速碗(40)和一滤网(50);所述本体(10)包括一套体(11),所述分流器(30)、减速碗(40)和滤网(50)依水流方向装接在套体(11)内;所述分流器(30)设上下贯穿的分流孔(31);所述减速碗(40)包括一底壁(41)、一由底壁(41)周缘向分流器(30)方向延伸的周壁(42)和一由底壁(41)和周壁(42)配合形成的凹腔(43),所述凹腔(43)对应分流孔(31),且,所述周壁(42)和分流器(30)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套体(11)和周壁(42)之间留有间隙。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减速碗(40)周壁(42)之外固设有至少二辐条(44),所述辐条(44)末端装接在套体(11),且,所述每相邻二辐条(44)之间都相隔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一过滤部件(20),;所述分流器(30)中心凸设凸座(34),所述分流孔(31)设在凸座(34),所述过滤部件(20)装接在分流器(30)且对应凸座(34),所述过滤部件(20)和分流器(30)依水流方向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套体(11)内设一环形的台阶(111);所述分流器(30)外周缘向下延伸成凸环(33);所述辐条(44)撑设在台阶(111)的阶梯面,所述分流器(30)卡接在套体(11)内,所述凸环(33)抵靠在辐条(44)。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流器(30)的分流孔(31)处设流量调节装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流器(30)凹设一环形槽(32),且,沿水流方向的投影中环形槽(32)位于底壁(41)上;所述多个分流孔(31)至少有部分环形间隔设置在环形槽(32)底面的靠外部分;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一受水压作用变形能密封分流孔(31)部分的弹性密封圈(60),所述密封圈(60)装设在环形槽(32)。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分流孔(31)包括一位于环形槽(32)底面的第一部分和一由环形槽(32)外回转面凹设且接通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未变形的密封圈(60)外周缘和第一部分外侧间隔。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本体(10)还包括一固接在套体(11)内的格栅(12),所述滤网(50)撑设在格栅(12)之上。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水流经分流孔后从“管流”变成“射流”,“射流”冲击在减速碗底壁之上,再漫过周壁并通过套体和周壁之间的环形间隙向下漫流出,实现减速,从而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a、水流减速更彻底;b、流出水花更柔;c、减速碗定位方便,整流装置结构简单;d、减速碗所需制造精度要求不高,减速碗制造成本低,整流装置成本低;
2、减速碗周壁之外固设有至少二辐条,装配方便;
3、辐条撑设在台阶的阶梯面,分流器卡接在套体内,凸环抵靠在辐条,装配方便,定位准确;
4、增设格栅件,不但起定位作用,而且还能进一步减速水速,使水花更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立体半剖示意图。
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减速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水路整流装置,它包括一本体10、一过滤部件20、一分流器30、一减速碗40、一滤网50和一弹性的密封圈60。
所述本体10包括一套体11和一固接在套体11内的格栅12,所述套体11内设一环形的阶梯面朝上的台阶111。
所述滤网50采用塑料滤网,它装设在套体11内,且撑设在格栅12之上。为避免滤网和套体11之间相对转动,最好在滤网和套体之间设限转的结构,其结构如定位槽和凸边配合。通过滤网50和格栅12撑接,定位轴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未经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5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