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燃料悬浮燃烧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4829.X | 申请日: | 201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欣;张利群;吴荣凤;庞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兴农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08 | 分类号: | F23C10/08;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燃料 悬浮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产品干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燃料悬浮燃烧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稻谷产量达1.92亿吨,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8.2%;小麦产量达1.12亿吨,居世界首位;玉米年产量1.67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2%。但我国由于产地交通不便和加工技术落后,产后损失超过20%,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产后加工技术,产品的损耗率一般控制在5%~10%之间。因此,我国粮食等农产品采后干燥处理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干燥是一个高能耗过程,我国农产品干燥目前全部用煤炭做燃料,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另外,由于近年来煤炭成番论倍的涨价,给农产品烘干企业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时还是生物质能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秸秆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部分秸秆资源未被有效利用,堆弃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浪费污染严重。部分粮食主产区秸秆焚烧现象严重,屡禁不止,宝贵的资源被当成了废弃物。据最新资料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7.75亿吨(全部以风干计算,含水量为15%)。其中,废弃及焚烧约2.32亿吨,约占总量30%。
秸秆燃料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其在农产品干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这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资源,还能大力促进农产品干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本项目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的“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高度契合,项目实施对于促进企业节本增效和提高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秸秆燃料在农产品干燥领域应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农民收入和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该项目使深受煤炭涨价困扰的农产品烘干企业受益最大,以年消耗秸秆燃料6000吨的企业为例,锅炉改造和新增设备费用需要86万元,而节省3000吨煤炭增盈90万元,享受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每吨秸秆燃料可享受150元,一年增加利润90万元,合计180万元。当年收回改造投资后,净盈利94万元。如果在全国全部采用秸秆燃料替代煤炭用于农产品干燥,则每年至少可以节约煤炭消耗量3260万吨,同时还可以为农民增加34万个就业机会。此外,秸秆资源买卖还可以为农民带来新的收入,增收效果却十分明显,一吨秸秆最低可增加纯收入50元,全部采用秸秆燃料替代煤,每年可增加农民纯收入35.9亿元。秸秆燃料替代煤应用于农产品干燥在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农业工程技术自身的特点,也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初步估计,如果用秸秆燃料替代煤炭烘干粮食,可年消化处理秸秆约7100万吨,占全国年秸秆废弃焚烧量约1/3,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150万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
秸秆燃料在农产品干燥领域的应用符合循环经济提倡的低投入、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保护了资源,维护了生态;更可贵的是能够使秸秆变废为宝,更多的农业生产中废弃物可以得到再生利用,直接保护了环境、涵养了生态。此外,也从根本上杜绝或降低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受影响、引发火灾等政府头疼的难题,根治了废弃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兴农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兴农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4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