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二次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2529.8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唐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63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二次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二次油分离器,属于制冷机组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油分离器是制冷机组上的主要设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制冷机组的综合性能。
油分离器主要用来分离从压缩机里进入到系统的油。
当压缩机运转时,制冷剂和油是热的,受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和油成混合物离开压缩机。循环通过系统的小量的油将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但过多的循环油会干扰流量控制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干燥过滤器的运行。在一些低温装置中,制冷剂油变稠了,并难于流出蒸发器。制冷剂油积聚在蒸发器中会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并导致压缩机故障。
冷冻油的制冷剂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到油分离器内部后,由于体积的增大降低了该冷媒气流的流速和压力,当气体流经滤网时,所含的冷冻油滴被滤网过滤凝聚,并流入集气室底部,经过回油口重新流回压缩机,而过滤后的制冷剂气体则由出气口排出,而滤网受筒体直径大小或横截面的面积限制,过滤面积有限,其油的分离效率在96~98%左右,有2~4%的冷冻油随制冷剂气体进入制冷系统内部及阀门和管道,并沉积其中,造成压缩机失油,压缩性能下降,而蒸发器或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也会随积油的增加而下降,致使整个制冷系统制冷效率不断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二次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效二次油分离器,主体由筒体和封头组成,其中封头焊接在筒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安装有制冷剂气体管道,制冷剂气体管道的进口端焊接在封头上,制冷剂气体管道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粗分滤芯装置,粗分滤芯装置焊接在封头上,所述筒体内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下导向板,所述筒体尾部安装有细分滤芯支架,细分滤芯支架上安装有细分滤芯装置,所述筒体上焊接有制冷剂气体管道出口,筒体底部焊接有集油箱。
进一步地,上述的高效二次油分离器,其中,上下导向板安装都靠近细分滤芯装置,且山下导向板的高度高于筒体内径的高度,上下导向板之间的安装留有间隔。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效二次油分离器,其中,制冷剂气体管道的形状为U型管道。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效二次油分离器,其中,粗分滤芯装置上安装有粗分滤芯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制冷剂气体管道增加粗分滤芯装置能使制冷剂气体的速度降低,同时降低了高速气流进入油分离器时产生的噪音,再通过细分滤芯装置提高了过滤的效率,在筒体内增加导向板能使压缩机排出的含冷冻油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不仅延长了其流动的路径,降低了流速,而且也加大气流与导向板撞击的机率,增加了冷冻油在导向板上依附凝结的几率;致使装置提高分离效率可达到99.6%以上,制冷效率提高1~3%,竞争优势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1~制冷剂气体管道,2~制冷剂气体管道出口,3~细分滤芯装置,4~导向板,5~粗分滤芯装置,6~集油箱,7~筒体,8~细分滤芯支架,9~封头,10~粗分滤芯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高效二次油分离器,主体由筒体7和封头9组成,其中封头9焊接在筒体7上,筒体7内安装有制冷剂气体管道1,制冷剂气体管道1的进口端焊接在封头9上,制冷剂气体管道1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粗分滤芯装置5,粗分滤芯装置5焊接在封头9上,筒体7内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下导向板4,筒体7尾部安装有细分滤芯支架8,细分滤芯支架8上安装有细分滤芯装置3,筒体7上焊接有制冷剂气体管道出口2,筒体7底部焊接有集油箱6;上下导向板4安装都靠近细分滤芯装置3,且上下导向板4的高度高于筒体7内径的高度,上下导向板4之间的安装留有间隔;制冷剂气体管道1的形状为U型管道;粗分滤芯装置5上安装有粗分滤芯安装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2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座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相位测定装置、以及频率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