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防眩目闪光灯的电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32420.4 | 申请日: | 2011-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5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朱时勇;高翀;刘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怡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眩目 闪光灯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结构,尤其涉及LED防眩目闪光灯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由于环境光的的不足,在卡口和违章抓拍摄像系统进行闪光补光时。当闪光灯的闪光亮度极高或是闪前与闪后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 “眩光”现象不仅伤害人的视力,而且它极有可能刺激到驾驶员的眼睛,影响行车安全,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智能交通领域道路监控、交通卡口、违章抓拍广泛使用的闪光灯或多或少都存在“眩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背景技术上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利用闪光灯亮度可调技术以及闪前照明技术,提供了一种LED防眩目闪光灯的电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防眩目闪光灯的电路结构,包括:微电脑处理器CPU,向微电脑处理器CPU输入触发信号的输入触发电路,接收微电脑处理器CPU控制信号的LED驱动电路,LED灯组,本电路还包括向微电脑处理器CPU输送调节信号的亮度调节单元,该亮度调节单元包括一机械按钮开关,该机械按钮开关一头接地,另一头接一用以调节亮度的电阻,该电阻的另一头接电源,所述机械按钮开关与所述电阻连接的线路上还连接微处理器单元。
在一般情况下,电源通过调节亮度的电阻向微处理器单元输出高电平。用手按下机械按钮开关,此时开关导通,送到微处理器单元的电平为低电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结构增加了亮度调节单元,由软件编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实现下述功能:按钮的时间不过1-2秒钟,在这种情况下,微电脑处理器CPU将它识别为“试验”,控制闪光灯闪亮一次,用于检查闪光灯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人们连续长时间按下按钮,例如大于5秒,微电脑处理器CPU将它识别为“亮度调节”,将闪光灯亮度降低一个等级,并控制闪光灯闪亮一次以示确认;再长按按钮,闪光灯亮度再降低一个等级;以此类推。当闪光灯亮度到达最低亮度等级时,再长按按钮,则闪光灯亮度跳回最高亮度等级。通过这种亮度调节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环境要求,选择较适合的亮度等级,有效防止眩光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输入触发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图1中亮度调节单元的电路图;
图4为图1中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LED防眩目闪光灯的电路结构,包括:微电脑处理器CPU,输入触发单元, LED驱动电路单元,LED灯组以及亮度调节单元。
如图2所示的输入触发电路,电阻R1、R2、光电耦合器U1以及触发输入连接插座J1组成,光电耦合器的原边发光二极管正极串接了电阻R1和触发输入插座J1,触发输入插座J1接至+5伏电源,光电耦合器的原边发光二极管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的副边光敏三极管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5伏电源,同时将集电极的电平变化送到微电脑处理器CPU,光电耦合器的副边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在没有输入触发信号的情况下,即触发输入连接插座J1开路,光电耦合器的原边发光二极管没有得电,光电耦合器的副边光敏三极管截止,+5伏电源通过电阻R1向微电脑处理器CPU输出高电平。
当有输入触发信号的情况下,即触发输入连接插座J1短路,光电耦合器的原边发光二极管得电,光电耦合器的副边光敏三极管导通,所以送到微电脑处理器CPU的电平为低电平。
如图3所示的亮度调节单元的电路图,K1是一个机械按钮开关,它一头接地,另一头通过电阻R3连接+5伏电源,同时连接微电脑处理器CPU。
在一般情况下,+5伏电源通过电阻R3向微电脑处理器CPU输出高电平。用手按下按钮开关,此时开关导通,所以送到微电脑处理器CPU的电平为低电平。
如图4所示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由场效应管Q1、半导体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组成,微电脑处理器CPU输出控制通过电阻R3连接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以及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和场效应管Q1地源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5接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至LED灯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怡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怡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2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平衡仪
- 下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及压力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