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断门封堵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1943.7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0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卫中营;胡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地空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断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断门,尤其涉及一种隔断门的封堵板。
背景技术
防空洞之类的设施是遇险避难的场所,这类场所平日不能使用,仅在紧急避难需要的时候才能使用,建造的太多是一种资源浪费,因而国内目前这类设施建造得较少。由此,发明人想到了利用现有的一些基础设施来实现这个一个在灾害或者战争降临时避难的场所。比如,现有的一些隧道,其都建于地面以下,类似于防空洞,只是由于其目前的功能没有设置锁闭设施,也就是说只要在隧道两端开口处各加设一隔断门就立即实现防空洞的功效。
但是此类隧道大多在其上方会安装有电线,若是直接安装可完全封阻隧道开口的隔断门,则会将该电线截断,若是设置隔断门时避开该电线欧位置,则又会造成封阻不完整,此即是现有隔断门设置上的困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断门的封堵板,使得隔断门能对隧道进行很好的密封,同时又不破坏隧道上方的电线。
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封堵板,其隔断门包括门框,其可拆卸固定于隧道内壁上;门体,枢接在该门框上;可拆卸门槛,其固定于地面,并与该门框形成完整的框体用以支撑该门体,所述封堵板包括:
上封堵板,其设于门体的上方,与门框固定相连;
下封堵板,其设于上封堵板和门体之间;和
密封片,其设于上封堵板和下封堵板的相连处。
进一步地,上封堵板的下缘设有一第一凹槽,下封堵板的上缘与第一凹槽相应位置设有一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形成一孔;
上封堵板包括一平板和一角板。下封堵板呈一角板。
密封片的材质是GCB6-89海绵橡胶。
由于上封堵板和下封堵板之间形成可供电线穿过的孔,所安装的封堵板不对门体上方的电线产生破坏。同时由于密封片的密封作用,所安装的封堵板又能保证对门体上部空间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隔断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封堵板的部分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封堵板,其隔断门包括门框10,其可拆卸固定于隧道内壁上;门体20,枢接在该门框10上;可拆卸门槛30,其固定于地面,并与该门框10形成完整的框体用以支撑该门体10。
封堵板50位于门体20的上方,包括上封堵板51和下封堵板52,上封堵板51和下封堵板52紧密相连,通过螺栓固定在门框10上(图中未示)。配合图2、图3,上封堵板51的下缘设有一第一凹槽510,下封堵板52的上缘与第一凹槽相应位置设有一第二凹槽520,第一凹槽510和第二凹槽520配合形成一孔500,孔500中可容纳电线9。
在图3中还可看出,上封堵板51包括一平板511和一角板512,两者相焊接以增强其强度;凹槽510位于平板511下缘中部;下封堵板52呈一角板。在上封堵板51和下封堵板52的相连处设有一密封片6,该密封片6相应于孔500的位置也设有孔洞,该密封片6提供于遮光及防水的功效。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片6可以采用GCB6-89海绵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隔断门封堵板,其隔断门在通常状况下并不安装,隧道按其正常功能使用,一旦出现危急情况,则可安装上述隔断门。首先,其在隧道内部安装固定门框及门槛;其次,在门框上装入门体,最后安装隔断门的封堵板。由于封堵板50是由上封堵板51和下封堵板组装构成,因此在组装时可将电线夹设于其间,且可在上封堵板51和下封堵板之间形成可容纳电线9的孔500(该孔的数量及大小可依电线数量及粗细制作配合),所安装的封堵板50不对门体上方的电线产生破坏。同时由于密封片6的密封作用,所安装的封堵板又能保证对门体上部空间的密封。
尽管本实用新型依照其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但是存在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改变、置换和各种替代等同物。这里提供的示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适应不同截面的隧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应用合理地设计隔断门的门框、门体等的形状尺寸等。同时隔断门的封堵板的形状尺寸也应适应隧道截面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地空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地空防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1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固体废物渗漏模型试验装置
- 下一篇:纳米钛生产设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