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沉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1823.7 | 申请日: | 201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1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时;徐立群;王力峰;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通立源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液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技术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将气浮和混凝沉淀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工艺是目前给水处理、中水处理和部分污水处理的核心工艺,它承担着水处理中95%以上的负荷,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常规净水工艺设备主要包括: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机械加速澄清池等等。
气浮法(DAF)是在水中通入大量微细气泡,使其粘附于杂质颗粒上造成整体密度<1的状态,靠浮力使其上升至水面而使固液分离的一种净水法。对于低浊度的原水,溶气气浮工艺要优于沉淀工艺,而当原水浊度>100NTU时,则不宜采用气浮法。对于浊度<100NTU的原水,DAF工艺要优于常规的沉淀工艺,特别是对低温、低浊水、及轻质悬浮体污染水,其优势更为明显。
公开号为CN10103727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浮沉池,其池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有混合区、絮凝区、气浮区和沉淀出水区,絮凝区设在混合区的一侧,下层设有下层沉淀区,絮凝区与下层沉淀区的一端连通,下层沉淀区的另一端与贯通上下两层的接触区下层连通,接触区上层与位于混合区另一侧的气浮区连通,沉淀出水区位于气浮区和混合区之间,气浮区与沉淀出水区连通,气浮区与气浮出水管连通,沉淀出水区与沉淀出水管连通。这种沉淀池结合了平流沉淀和气浮沉淀,具有有效处理水质大幅度变换的原水的优点,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池容空间利用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池容空间、有效提高沉淀面积,并且既可以单独运行混凝沉淀和气浮又可以将混凝沉淀与气浮联用的浮沉池,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浮沉池,其包括池体,以及设于池体中的沉淀墙和溶气释放器,所述沉淀墙由间隔排列的沉淀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墙将所述池体沿水平方向分割出分别位于沉淀墙两侧的絮凝沉淀区和气浮区,所述溶气释放器设于气浮区底部。
所述沉淀墙的沉淀构件低端位于絮凝沉淀区侧,沉淀构件高端位于气浮区侧。
所述气浮区上部还设有排渣装置,所述絮凝沉淀区底部设有排泥装置,所述池体位于进水口处设有滤波器。
所述沉淀构件为斜板或者斜管。
所述沉淀墙竖直或倾斜位于池体中。
所述沉淀墙有多个,且沉淀墙两个一组相对设置,所述絮凝沉淀区位于一组沉淀墙中间,所述气浮区位于一组沉淀墙外侧。
所述多个沉淀墙之间相互平行或不平行。
所述池体为环形池体,所述沉淀墙为环形沉淀墙,所述絮凝沉淀区位于环形沉淀墙内,所述气浮区位于环形沉淀墙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沉淀墙将所述池体分割出分别位于沉淀墙两侧的絮凝沉淀区和气浮区,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了既能运行混凝沉淀和气浮又可以将沉淀与气浮联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缩小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处理水量;
2、沉淀墙对池体进行间隔分割,提高了池体有效沉淀面积,增强了对原水水量的适应性;
3、进水口设置滤波器,有助于实现均匀配水。
4、减少了集水设备,节约了投资和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沉淀墙布置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的沉淀墙布置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4的沉淀墙布置俯视图;
其中,100-池体,101-絮凝沉淀区,102-气浮区,200-沉淀墙,201-沉淀构件,202-过水间隙,300-溶气释放器,301进气管,400-排泥装置,500-排渣装置,600-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沉池,包括池体100、沉淀墙200、溶气释放器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通立源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通立源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1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险废液物化综合处理系统
- 下一篇:高效节能增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