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湍流激化式除油污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0860.6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荣;马丛生;陈永仕;庄泉;徐忠俊;黄龙美;姜宜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7/1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湍流 激化 油污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湍流激化式除油污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脱硫装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净化的效果,但是对废气中的粉尘的净化效果却是非常的不理想,最高只能达到70%,尤其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化程度则更低只达到47%左右,且操作起来非常的繁杂,使用寿命也较为短暂,而其需要耗费的能耗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湍流激化式除油污脱硫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烟囱本体1、分离塔2、淋喷器3、上水管4、水池5、下水管6、进水管7和风扇8;烟囱本体1的上端设有分离塔2,分离塔2的上端设有风扇8,淋喷器3设置在分离塔2内并通过上水管4与水池5相连,分离塔2的下端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下水管6与水池5相连接,进水管7的输入端与水源相连,其输出端设置在水池5内。
所述的分离塔2内设置有细陶粒过滤层2-1、粗陶粒过滤层2-2和分离层2-3;分离层2-3设置在分离塔2内的最下端,其上端依次设有粗陶粒过滤层2-2和细陶粒过滤层2-1,相互之间为密闭的空间。
所述的水池5包含回水池5-1、澄清池5-2和沉淀池5-3;回水池5-1、澄清池5-2和沉淀池5-3之间依次连接,其中回水池5-1与上水管4和进水管相连接,沉淀池5-3与下水管6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除尘脱硫效果理想、通过湍流式装置能同时除去废气中95%以上的粉尘和75%以上的二氧化碳,操作运行稳定,且塔内无结垢堵塞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其使用受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烟囱本体1、分离塔2、淋喷器3、上水管4、水池5、下水管6、进水管7和风扇8;烟囱本体1的上端设有分离塔2,分离塔2的上端设有风扇8,淋喷器3设置在分离塔2内并通过上水管4与水池5相连,分离塔2的下端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下水管6与水池5相连接,进水管7的输入端与水源相连,其输出端设置在水池5内。
所述的分离塔2内设置有细陶粒过滤层2-1、粗陶粒过滤层2-2和分离层2-3;分离层2-3设置在分离塔2内的最下端,其上端依次设有粗陶粒过滤层2-2和细陶粒过滤层2-1,相互之间为密闭的空间。
所述的水池5包含回水池5-1、澄清池5-2和沉淀池5-3;回水池5-1、澄清池5-2和沉淀池5-3之间依次连接,其中回水池5-1与上水管4和进水管相连接,沉淀池5-3与下水管6相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除尘脱硫效果理想、通过湍流式装置能同时除去废气中95%以上的粉尘和75%以上的二氧化碳,操作运行稳定,且塔内无结垢堵塞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其使用受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30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网状破碎辊
- 下一篇:电动旋转插节高空摇摆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