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9840.7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耐张线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架空电力线路输电线路中导线上的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通常用来将导线(包括避雷线)固定在非直线杆塔的绝缘子串上,亦用来固定拉线杆塔的拉线。
根据耐张线夹在线路中所起的作用,耐张线夹可分成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耐张线夹主要承受导线或拉线的全部拉力,对于输电线路,线夹握力应不小于被安装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95%,但不作为导电体。第二类是,耐张线夹除承受导线的全部拉力外,还承担载流任务。安装后,其连接处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的导线的电阻,载流量应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不管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的耐张线夹,都需承受较大的拉力,其连接的可靠性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输电线路耐张线夹通常结构复杂,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的输电线路耐张线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包括拉环、夹紧装置,以及连接所述拉环和夹紧装置的连接座,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套筒、一组锥形夹片、筒盖和弹簧,所述套筒下端呈锥形,所述套筒上端呈阶梯状,所述筒盖安装在套筒上端,所述锥形夹片和弹簧安装在套筒内,锥形夹片位于套筒锥形下端,弹簧一端与锥形夹片接触,一端与筒盖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夹片包括弧形夹紧面,所述夹紧面表面有齿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夹片一组有3~6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外表面有一凸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侧面开有一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位于锥形夹片和弹簧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拉环呈U形,两端有凸头,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安装孔和位于所述夹紧装置安装孔两侧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为半封闭结构;所述夹紧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中,所述拉环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耐张线夹沿拉伸方向具有自锁功能,夹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耐张线夹的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拉环,11为杆体,12为凸头,2为连接座,21为第一连接孔,22为第二连接孔,23为第三连接孔,24为凹槽,3为夹紧装置,31为套筒,311为长条形孔,312为凸出结构,32为锥形夹片,321为夹紧表面,33为弹簧,34为筒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耐张线夹包括拉环1、连接座2和夹紧装置3。拉环1和夹紧装置3通过连接座2连接。
结合如图2所示,拉环1包括呈U形的杆体11,杆体11两端分别有一凸头12,凸头12的直径大于杆体11的直径。
结合如图3所示,连接座2包括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23,第一连接孔21位于连接座2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孔21内表面有两个凹槽24。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23位于第一连接孔21的两侧,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23为半封闭结构,且两者的开口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拉环1两端安装在第二连接孔22和第三连接孔23中,夹紧装置3安装在连接座2的第一连接孔21中。
结合图4所示,夹紧装置3包括套筒31、一组锥形夹片32、弹簧33和筒盖34,套筒31下端呈锥形,套筒32上端呈阶梯状,筒盖34安装在套筒32上端,锥形夹片32和弹簧33安装在套筒31内,锥形夹片32位于套筒31锥形下端,弹簧33一端与锥形夹片32接触,一端与筒盖34接触。锥形夹片32有一弧形的夹紧表面321,锥形夹片32一组可以为3~6个,一组锥形夹片32形成圆形夹紧面对线缆进行夹紧,沿着拉伸方向,夹紧力逐渐增加。在锥形夹片32的夹紧表面321上增加齿状结构可增加锥形夹片32与线缆的摩擦力。套筒31侧面开有一长条形孔311,所述长条形孔311位于锥形夹片32和弹簧33连接处。套筒31外表面有一凸出结构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9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电缆分支箱
- 下一篇: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安全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