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9458.6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22 | 分类号: | A43B13/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导泥槽 结构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
【背景技术】
传统户外鞋的鞋底在底花的设计排列上,都会有不同样式的齿纹,利用突起的齿纹深入到松软的路面中来增加鞋底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抓地性能。很多户外鞋的鞋底在户外运动中,虽然有很强的抓地性能,但是在齿纹与齿纹之间的排列过于紧密,形成较窄的缝隙,容易让泥土沾入其中且不易脱落,从而底部齿花抓地设计功能被打乱,抓地性减弱,同时增加了户外运动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能够将鞋底沾有的泥土挤压出去,从而降低户外运动的危险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包括位于鞋底本体前端的鞋底前掌、位于鞋底本体后端的鞋底后跟,以及位于鞋底本体中部并连接鞋底前掌和鞋底后跟的连接收缩部,所述连接收缩部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一凹槽,其中,所述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的鞋底前掌和鞋底后跟的两侧均设有复数对的导泥槽,同一侧边相邻的两个导泥槽之间为一突起的齿纹,所述齿纹的外端设有一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泥槽从鞋底本体中部延伸至边缘,所述导泥槽的深度顺着鞋底本体中部到边缘的方向逐渐加深,并且位于鞋底本体中部的导泥槽部分与鞋底本体处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从内到外逐渐加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鞋底齿纹的排列上设计了导泥槽结构,且导泥槽的深度从鞋底本体中部至边缘由浅到深,能够将沾有泥土的鞋底通过脚步运动过程顺着导泥槽挤压出去,从而降低户外运动的危险性,同时,两个导泥槽之间突起的齿纹又具有良好的抓地性能,使户外运动过程更加的轻松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具有导泥槽结构的鞋底,包括位于鞋底本体1前端的鞋底前掌11、位于鞋底本体1后端的鞋底后跟13,以及位于鞋底本体1中部并连接鞋底前掌11和鞋底后跟13的连接收缩部12,所述连接收缩部12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一凹槽14,其中,鞋底前掌11和鞋底后跟13的两侧均设有复数对的导泥槽15,所述导泥槽15从鞋底本体1中部延伸至边缘,所述导泥槽15的深度顺着鞋底本体1中部到边缘的方向逐渐加深,并且位于鞋底本体1中部的导泥槽15部分与鞋底本体1处于同一高度,导泥槽15的深度变化设计能够使鞋底本体1沾有的泥土很容易顺着导泥槽15被挤压出去。鞋底本体1同一侧边相邻的两个导泥槽15之间为一突起的齿纹16,齿纹16能够达到良好的抓地性能;所述齿纹的外端设有一第二凹槽161,所述第二凹槽161的深度从内到外逐渐加深,在增加鞋子的抓地性能的同时,还能起到导泥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齿纹和导泥槽的设计能够使户外鞋在达到良好的抓地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将鞋底沾有的泥土挤压出去,从而降低户外运动的危险性并且减轻鞋子的整体重量,避免了双脚因鞋子的重量导致的疲劳感使户外运动过程更加的轻松舒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哥仑步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9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置于抽屉内的储物盒
- 下一篇:一种定型胸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