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8894.1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5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袁汀;蒋荣伟;王录峰;资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D1/02 | 分类号: | F16D1/02;F16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部件试验中,需要使用电机来带动测量安装盘作精确定位旋转,以获取燃烧室出口温度场。
传统的电机与测量安装盘之间是通过套筒和传动装置连接,电机、套筒、传动装置和测量安装盘在工作时是无法脱开的。当进行燃烧室试验时,由于出口温度不均匀,测量安装盘可能受热发生变形,与燃烧室内机匣内壁产生摩擦或卡死,从而使电机负载扭矩增大,导致电机绕组电流增大。当电机负载扭矩超过电机最大扭矩时,会烧毁电机绕组,损坏电机。
由上可知,现在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当测量安装盘与燃烧室内机匣内壁产生摩擦或卡死,从而导致电机负载扭矩增大,当电机负载扭矩超过电机最大扭矩时,会烧毁电机绕组,损坏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的当测量安装盘与燃烧室内机匣内壁产生摩擦或卡死,从而导致电机负载扭矩增大,当电机负载扭矩超过电机最大扭矩时,会烧毁电机绕组,损坏电机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轴器,以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第一端;与传动装置的传动轴相连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具有薄弱部,薄弱部配置为使得其断裂扭矩小于电机的最大扭矩。
进一步地,联轴器为一两端贯通的圆筒体;薄弱部为圆筒体的侧壁上的预定区域,在该预定区域分布有通孔。
进一步地,通孔为多个,沿圆筒体的周向上下交错排列在圆筒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通孔为沿圆筒体的周向延伸的矩形孔。
进一步地,每个通孔的左右边缘分别与其交错相邻的通孔的边缘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圆筒体的外径为8-20mm,侧壁的厚度为0.2-2mm。
进一步地,联轴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套筒与输出轴相连;联轴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套筒与传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联轴器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联轴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键与输出轴相连;第二套筒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键与传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联轴器的薄弱部配置为使得其断裂扭矩为电机最大扭矩的0.6至0.99倍。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联轴器,其中,联轴器的第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联轴器的第二端与传动装置的传动轴相连。联轴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薄弱部,薄弱部配置为使得其断裂扭矩小于电机的最大扭矩。当电机负载出现异常增大并超过电机最大扭矩前,联轴器传递的扭矩已超过其最大许用应力,联轴器发生断裂,从而使电机与负载脱开,保证电机负载扭矩小于电机最大扭矩。通过上述联轴器,从而能够解决当测量安装盘与燃烧室内机匣内壁产生摩擦或卡死,从而导致电机负载扭矩增大,当电机负载扭矩超过电机最大扭矩时,会烧毁电机绕组,损坏电机的问题,进而达到了保护电机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联轴器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轴器结构示意图。其中,联轴器1的第一端11与电机3的输出轴31相连,联轴器1的第二端13与传动装置5的传动轴51相连。第一端11与第二端13之间具有薄弱部,薄弱部配置为使得其断裂扭矩小于电机的最大扭矩。
联轴器1为一两端贯通的圆筒体。薄弱部为圆筒体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15的预定区区域。该通孔15为沿圆筒体的周向上下交错排列在圆筒体的侧壁上的矩形孔,且该矩形孔沿圆筒体的周向延伸。每个通孔15的左右边缘分别与其交错相邻的通孔15的边缘上下对应。
圆筒体的外径为8-20mm,其侧壁的厚度为0.2-2mm。联轴器1的薄弱部配置为使得其断裂扭矩为电机3最大扭矩的0.6至0.99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8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星形套
- 下一篇:一种圆锥滚子轴承保持器的组合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