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电源切换功能的LED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8005.1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8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文书 |
主分类号: | F21S9/02 | 分类号: | F21S9/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源 切换 功能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电光源,具体是一种带有后备电源供电的LED灯。
背景技术
所谓的 LED 灯具,顾名思义,是指灯具产品采用 LED (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光源。LED 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组件,其利用电流顺向流通到半导体 p-n 结耦合处,再由半导体中分离的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电子相互结合后,而产生光子发射,不同种类的 LED 能够发出从红外线到蓝光之间、与紫光到紫外线之间等不同波长的光线。近几年的新发展则是在 蓝光 LED 上涂上荧光粉,将蓝光 LED 转化成白光 LED 产品。此项操作一般需要搭配驱动电路 (LED Driver) 或电源供应器 (Power Supply),驱动电路或电源供应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源,并同时完成与 LED 相符合的电压和电流,以驱动相配合的组件。
LED 灯具的灯泡体积小、重量轻,并以环氧树脂封装,可承受高强度机械冲击和震动,不易破碎,且亮度衰减周期长,所以其使用寿命可长达 50,000-100,000小时,远超过传统钨丝灯泡的 1,000 小时及荧光灯管的10,000 小时。由于 LED 灯具的使用年限可达 5 ~10 年,所以不仅可大幅降低灯具替换的成本,又因其具有极小电流即可驱动发光的特质,在同样照明效果的情况下,耗电量也只有荧光灯管的二分之一,因此 LED 也同时拥有省电与节能的优点。 不过因为 LED 的部份技术尚嫌不足,所以起初使用在灯具上的缺点包括光品质 (演色性、 一致性、色温) 较差、散热不易、且价格偏高,而其中不当的散热,则会导致 LED 灯具的亮度及电路零组件使用寿命加速衰减。随着制造技术在近十年来的突飞猛进,上述缺点,包括 LED 的热阻逐渐降低、光品质也在提升中。2008 年,除了 LED 白冷光的发光效率已达到 100 Lm/W,而 LED 暖白光的发光效率,预计在 2010 年,也可从目前的 70 Lm/W 提高至 100 Lm/W。与目前其它通用光源相较,钨丝灯泡约 15 Lm/W、荧光日光灯约 45~60 Lm/W,LED 的发光效率显然已渐具优势。
现有LED灯具多为恒流电源驱动,而不具备有断电继续工作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备脉动充电功能的具有电源切换功能的LED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电源切换功能的LED灯,包括交流电源电路和LED模块,还设有电源切换开关电路模块和直流备用电源电路模块,所述LED模块通过电源切换开关电路模块同时与直流备用电源电路和交流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直流备用电源电路与储电池连接。
所述交流电源电路中还连接有用以给储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设计形式,在给照明供电的情况下,能够对储电池自动进行脉动充电;交流电源停止供电时,能够及时将交流供电切换到蓄电池供电的模块,由蓄电池为其提供电源,勿需人工操作控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耗能低的特点,在相同光照下低耗电光源可节约能源近50%,其寿命可达1万小时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框图。
图中:1、交流电源电路; 2、LED模块;3、电源切换开关电路模块;4、直流备用电源电路模块;5、储电池;6、充电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具有电源切换功能的LED灯,包括交流电源电路1和LED模块2,还设有电源切换开关电路模块3和直流备用电源电路模块4,所述LED模块2通过电源切换开关电路模块3同时与直流备用电源电路4和交流电源电路1连接;所述直流备用电源电路4与储电池5连接。交流电源电路1中还连接有用以给储电池5充电的充电电路模块6。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文书,未经曾文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8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