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纯水制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27883.1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成群;李龙飞;焦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72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水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水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纯水是铜箔生产的五大要素之一,纯水制备的关键指标是PH值和电导率,纯水质量不达标或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导致生产全线停车,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水质达标、稳定是纯水制备的基本生产要求。
二期水站混床产水PH值一般为6.3-6.5,通过管道进入纯水池后,PH值降为5.7-5.8,不能满足后处理洗箔用水6.2-7.5的生产要求,需要通过采取在纯水增压泵出口加碱的方法来调节纯水PH值。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添加的浓度和数量控制较难,导致纯水PH波动较大,不稳定,影响铜箔的生产质量。特别是混床将失效时,PH值下降较快,短时间内又不能调整到满足生产要求的指标范围,从而影响处理箔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剥离强度等内在质量指标,产生缺陷或造成批量废箔。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员工工作难度、强度及生产成本。
产生PH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混床出水管口距池子底部有4米左右的高差,混床产水在进入纯水池时与大量空气充分接触,携带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纯水池中纯水PH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纯水PH值的纯水制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水制备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反渗透装置、混床、纯水池、纯水泵,与混床连接且伸入到纯水池的出水管的底端口距离纯水池池底1-2米。
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口距离纯水池池底2米。
本实用新型混床出水管道进行改造,把混床出水管加长伸到距纯水池底部2米处(因为池子中最少需保持2米水位),最大限度减少纯水进入纯水池时与空气的有效接触,减少二氧化碳吸附量,并把纯水池尽量密封,使外界空气相对不易进入池子。实施改造后,纯水池中纯水的PH值由原来的5.7-5.8提高到现在的6.2-6.5,最高时达到6.7以上,不用再通过加碱计量泵调节PH值,并且确保了后处理洗箔水水质要求,为产品质量的稳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片碱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一种纯水制备装置,包括通过管道2依次连接的反渗透装置1、混床3、纯水池5、纯水泵6,纯水池5为密封状态,与混床3连接且伸入到纯水池5的出水管4的底端口距离纯水池5池底的数值L为2米。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出水管4的底端口到纯水池5池底的距离数值L可为1-2米中的任一值。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的纯水制备装置上做出的改进,自来水依次通过反渗透装置1、混床3、纯水池5、纯水泵6后可加工出纯水,实施改造后,纯水池5中纯水的PH值由原来的5.7-5.8提高到现在的6.2-6.5,最高时达到6.7以上,不用再通过加碱计量泵调节PH值,并且确保了后处理洗箔水水质要求,为产品质量的稳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片碱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7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连接器的辅助拔出器构造
- 下一篇:一种语音基元的编码与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