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传感器及压力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7780.5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9/00 | 分类号: | G01L9/00;G01L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传感器 压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系统。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将介质(各类可流动的物质)压力作用于芯体电路部件上,使压力元件产生变形,从而刻蚀在压力芯体上的电桥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再由调理电路将其转换为标准的电压输出信号。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A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压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部的芯体部件4、接管1、O型圈3、隔离圈5、卡簧6以及线束7,外壳上设有底座2,底座2上设有介质进口,其中O型圈3、芯体部件4、隔离圈5压装于底座2内,由卡簧6进行定位;O型圈3、芯体部件4、底座2围成一连通介质进口的空腔,空腔的密封面包括芯体部件4的底面、底座2、O型圈3的沟槽底面、O型圈3的沟槽外圆柱面。
由于O型圈3端面密封要求必须保证O型圈15%-30%的允许压缩量,且芯体部件4与底座2的内底面所形成的配合间隙H为规定范围内的数值,以免压力传感器使用时挤入该间隙中被破坏,影响压力传感器的正常,一般H数值范围0.1mm左右,才能保证O型圈3使用的可靠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该配合间隙H的数值完全由O型圈3、芯体部件4、隔离圈5、卡簧6、底座2的加工及装配公差决定,这就要求O型圈3、芯体部件4、隔离圈5、卡簧6、底座2各部件的制造公差比较小,当加工精度上无法满足时,需通过多组选配的方式保证该配合间隙H尺寸,因此现有技术对上述各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较高或生产管理相应也比较复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其外壳底座与芯体部件的竖直方向配合间隙容易实现,且内部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要求比较低,装配流程简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其外壳底座与芯体部件的竖直方向配合间隙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用于检测压力的芯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芯体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底座之间的密封部件,三者围成压力腔室,所述底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压力腔室的介质进口;所述底座与所述芯体部件相对应面上还设置有与两者周向相接合的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密封部件位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的连续周面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芯体部件接合的挡圈和支撑所述挡圈且与所述底座接合的弹性垫圈。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垫圈的安装槽,所述密封部件设于所述挡圈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挡圈的下部也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挡圈的内、外两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两周壁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圈为O型圈。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芯体部件接合的挡圈,以及支撑所述挡圈且与所述底座接合的弹簧,所述密封部件设于所述挡圈内侧。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
为实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力系统,包括压力管道以及设于所述压力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具体为制冷压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用于检测压力的芯体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芯体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底座之间的密封部件,三者围成压力腔室,所述底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压力腔室的介质进口;底座与芯体部件相对应面上还设置有与两者周向相接合的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传感器装配时,由于该压力传感器中底座与芯体部件相对应面上设置有与两者相接合的弹性支撑装置,可以根据底座与芯体部件之间的间隙选择合适的弹性支撑装置的高度,弹性支撑装置在其弹力的作用下,其两端面可以始终与底座与芯体部件接合,实现底座与芯体部件零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和芯体部件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配合间隙的确定只依靠底座和弹性支撑装置决定,可以无需考虑其他零部件的加工及装配误差,因此可以优化其他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装配流程比较简单,节省装配时间,简化生产管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并且,底座与芯体部件零间隙配合,弹性支撑装置内侧的密封部件不容易被压力挤出,使用寿命比较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77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防眩目闪光灯的电路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保温热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