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槽式立体栽培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6841.6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晓云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栽培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栽培设施,特别是一种槽形立体栽培设施。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不用土壤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以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培养基中,并直接吸收营养液的现代化栽培技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或有机营养液,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等方法提供,营养成份及基质含水量易于控制。水培则不需要基质,植物根系生长在营养液环境中。
立体栽培也称垂直栽培,是伴随着温室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利用空间的栽培技术,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墙作为植物种植、生长的载体,使栽培向空间发展,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提高有效地面栽培量的技术。
立体栽培中的墙式栽培,具体方式一种是在立式墙体夹板内内填充基质并向基质供营养液,在墙体两面的夹板上设置多个孔,栽培植物的种植钵斜插入墙体上的孔内,植物根系向墙体内的基质中生长。另一种方式如CN201219407Y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墙面立体无土栽培装置”,是由若干个上下叠合、左右链接的种植槽组成,种植槽包括定位孔、排液孔和两侧的插植孔。这种方式种植槽可以组合拼接成墙,墙的立面高度和长度可以任意改变,植物是在墙体两侧生长。
上述的墙式栽培方式,虽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仍然有如下不足:
(1)植物是在墙体两侧生长,墙体对光线的遮挡使得墙体背面的植物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例如南北走向的墙体每侧植物只接受半天光照,东西走向时北侧植物始终不能接受光照。因此植物光合作用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2)营养液和基质是在中间的墙体内,因此植物根系是向墙体内生长,采收后墙体内的根系清除不方便,不利于重新栽培新植物,也不利于新植物根系生长。
(3)不利于对墙体内部或种植槽和基质进行消毒清洗。
(4)植物紧靠墙体,受墙体影响植物只能向外侧生长,造成植物倾斜生长而出现倒伏现象,植物产品的商品外观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墙面式立体栽培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立体栽培设施,是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栽培槽上下相隔设置,提高了槽内植物的采光率,使每个栽培槽内的植物获得了最佳的的采光性能,同时便于植物的栽培和采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残根的清理和消毒,植物可以竖直生长以提高商品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式立体栽培设施,包括多个栽培槽,每个栽培槽两端均设置有套管,两端的套管分别套在立柱上,使多个栽培槽在立柱之间沿立柱形成上下重叠布置方式,上下相邻的栽培槽之间间隔一定高度形成植株生长和采光空间,栽培槽内为植物栽培空间,栽培槽一端为营养液进口,栽培槽另一端有营养液溢流口,上层栽培槽通过与其溢流口相联通的排液管通到下层栽培槽的营养液进口。
所述栽培槽上口部还盖有一个定植盖,定植盖上设置有一个或均布有多个定植孔。
所述栽培槽内也可以装有定植盘,定植盘底部为筛网,定植盘的边缘设置翻边搭置在所述栽培槽的边缘。
所述栽培槽内也可以装颗粒状或丝状栽培基质。
所述溢流口为位于栽培槽一端槽底上的向上凸出的一体或插接的溢流管,对应溢流管在槽底有向下凸出的接管。
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套管均包括同轴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
在所述栽培槽两端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中部位置还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立筋、水平隔板把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区域隔离成至少两个隔槽,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紧邻栽培槽的隔槽与栽培槽之间的外套管管壁上设置有溢流孔或溢流缺口,使隔槽形成溢流槽,其中一端的溢流槽的隔板有排液孔连接所述排液管,另一端的溢流槽的水平隔板无排液孔为形成进液槽,在隔槽中非溢流隔槽的水平隔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排液孔在所述隔板下方有一段接管连接所述排液管,排液管出口位于相邻下层栽培槽无排液孔的进液槽中。
在相邻栽培槽的套管之间还包括间隔套套在所述立柱上,所述间隔套管由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轴向立筋连为一体,立筋为多条呈辐射状设置。
所述栽培槽为多列,相邻列之间的栽培槽中的相邻端的套管交错套装在同一立柱上,形成链式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晓云,未经汪晓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6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