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管柱接头金属-金属密封面超声扫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6384.0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王浩;林凯;胡文祥;申昭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4 | 分类号: | G01M3/24;G01N2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接头 金属 密封 超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管柱接头金属-金属密封面超声扫查装置。
背景技术
油管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大量使用,随着深井、水平井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推广,以及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对油管柱密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油管特殊螺纹接头采用创新的金属-金属密封设计,比API标准接头具有更优异的密封性能,然而由于特殊螺纹的加工公差、运输过程中的磕碰、上扣扭矩不合理、油管多次上卸扣等,极易造成密封性能失效,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因此有必要对油管柱密封质量进行检测。
采用超声波沿密封面进行逐点扫查检测,可获得整个密封面的图像,通过图像既可检测出泄漏通道,同时也可检测出这些微小缺损。目前还没有一种通过单个超声探头就能够实现对密封面进行完整扫查的超声检测装置。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1886542 A,提供了一种螺纹密封面损伤的声学检测装置,是通过三个超声探头耦合作用实现密封面的扫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管柱接头金属-金属密封面超声扫查装置。一种沿油管轴向和周向进行扫查的检测装置。通过这个扫查装置可实现对密封面的完全覆盖检测,有利于检测出密封面的泄漏通道和微小缺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管柱接头金属-金属密封面超声扫查装置是由支架、油管支座、大齿轮、电机、小齿轮、移动平台、探头支架、超声探头构成;油管支座放置在支架上,电机固定在支架上,小齿轮安装在电机上,大齿轮与小齿轮紧密咬合,移动平台放置在支架上,探头支架固定在移动平台上,超声探头固定在探头支架上。
预先将大齿轮锁紧在油管上,然后将油管放置在油管支座上。电机带动油管围绕自身轴向旋转,实现超声探头相对于油管的周向运动。移动移动平台,带动超声探头沿油管轴向运动,电机旋转带动油管转动,超声探头能够对油管密封面进行完全覆盖检测。
有四种扫查路径可完全覆盖油管的密封面:
第一种,将油管旋转到初始方位,移动超声探头沿油管轴向按设定步长逐点测量,轴向扫查结束后,超声探头移回起始位置,旋转油管到下一方位,依次重复进行测量直到结束。
第二种,将油管旋转到指定方位,移动超声探头沿油管轴向按设定步长逐点测量,轴向扫查结束后,旋转油管到下一方位,再移动超声探头按相反方向逐点测量,回到原来轴向位置。然后旋转油管到下一方位,依次重复进行测量直到结束。
第三种,移动超声探头至轴向初始位置,旋转油管按设定步长沿方位逐点测量一周后,移动超声探头到下一轴向位置,依次重复进行测量直到结束。
第四种,在旋转油管的同时也移动超声探头,以螺旋线方式逐点进行测量。
超声探头每移动到测量点,脉冲发射接收仪发射一次或多次高压窄脉冲电信号,激励超声探头产生超声波,同时超声探头接收来自密封面的反射回波,转为电信号,数字化后写入存储设备,用于实时波形分析或后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油管整个密封面的沿轴向和周向逐点扫查检测,覆盖整个密封面,获得密封面的超声检测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扫查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扫查装置A-A示意图
图中,1.油管,2.支架,3.大齿轮,4.小齿轮,5.电机,6.移动平台,7.超声探头,8.探头支架,9.油管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管柱接头金属-金属密封面超声扫查装置是由支架2、油管支座9、大齿轮3、电机5、小齿轮4、移动平台6、探头支架8、超声探头7构成;油管支座9放置在支架2上,电机5固定在支架2上,小齿轮4安装在电机5上,大齿轮3与小齿轮4紧密咬合,移动平台6放置在支架2上,探头支架8固定在移动平台6上,超声探头固定在探头支架8上。油管1由大齿轮3锁紧,放置在油管支座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同济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6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